第175节 王力凡香港行(1)和干妈同行-《成都探戈》


    第(1/3)页

    第175节王力凡香港行(1)和干妈同行

    王力凡按照旅行社通知的时间,准时到达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的二的出发厅前

    王力凡心里暖烘烘的:“干妈,我真怀念我们在青年路练摊的日子。(天才相师 http://www.4xiaoshuo.com/0/142/ )”

    “练摊”是成都话,是指在一个地方,从开始经营活动,到生意成气候的创业过程。也常常指一个商业街区积聚人气的过程。

    黎爱华也很有感情的念叨着:“是呀,那个时候练摊,虽然很艰难,日子过得紧巴巴,可是,精神。”

    王力凡平淡的:“后来都怪我和爸爸没有听您的话,在红庙子的股市上栽了筋斗。”

    黎爱华微笑道:“要不是人们说的要交学费嘛,再回头看九二年成都红庙子的所谓股市,那真算是开玩笑呀,就那样用身份证,甚至身份证复印件和股权证明,就象在菜市买卖蔬菜一样,就那样的“渣渣股”,就现钱交易了。别说,那时人的觉悟还真高,还没有发生几起假证假币的。”

    成都人曾经在红庙子纵情狂欢。

    红庙子”是成都市一条街道的名称,1992年底,这里自发地出现了一个买卖内部职工股等未上市股票的市场,被人称为“红庙子自发股票交易市场”。当时,来自深圳等地的大户们在此大笔收购四川省内公司发行的、尚未到证券交易所正式上市的股票,使这些股票的价格纷纷上涨。

    红庙子不是游乐场,是一处露天炒股的地方――上世纪90年代初,没有在红庙子炒过股的成都人寥寥无几它基本上以红庙子街为中心,辐射到周边几条小街,几乎一夜之间,成为成都人流量与现金流量最密集的地方。有人捏着钱,有人举着票,一边吆喝一边讨价还价:要不要?乐电,金路,盐化…

    说不清楚是从哪天开始的,大家起初是怀着隐秘的兴奋、犹豫和好奇走进那里,一进去,瘾就发作了!不得了,比流感传染得还快。人流一哄而上,把几条小街挤得沸腾起来。以前,有谁习惯随时在包里揣几千上万的现金呢?但红庙子时代,就连胆小的人,都经常背着一厚叠钱奔赴股市。不过确实很安全,从来没有丢过。据说,小偷都改行炒股了。

    那个人人都会犯的“瘾”,其实是对金钱、对瞬息间拥有大量金钱的渴望。在大家的银行存款都很菲薄、此外几乎没有任何动产、不动产的时代,飘荡在红庙子上的财富传奇几乎每天翻新,怎不叫人憧憬:某人两三万元起家,转眼家产五十万;某人一个月不到成了百万富翁……这里的某人,往往就是人们经常碰面的熟人。也知道人家是勤奋的,敢冒险的,或者机敏智慧的,乃至有赌性的――挣那么多不敢想,退而求其次总可以?还是有可能的,比如,你昨天3000元买的一张票,今天就变成3500、4000了,那张又薄又小的纸片像被施了魔力,带来不可思议的神奇和幸福感。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