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人间自有趣事-《山海一剑平》
第(2/3)页
铺前无人,只有一个孤零零的柜台。虽老旧,却被擦拭的一干二净,不沾一点儿灰尘,足见其诚意。
“咚咚咚”。
齐清风笑着屈指叩桌,类似于敲门般的提醒铺子,来客人了。
门帘一挑,走出一个三十出头的年轻汉子,穿着一身朴素的麻衣。他瞧了众人一眼,有些惊讶,“几位面生,是外地客?”
齐清风笑着点头,答道:“确实。途经此地,便歇歇脚。瞧见了这间糕点铺子,嘴痒难耐,特意来买些解解馋。”
汉子挠了挠脑袋,抱歉道:“恐怕让几位失望了,今儿的糕点铺子无卖。”
“为何?”
“昨儿没收上成色上好的大米。今儿晚些再去远点的集市瞧一瞧,若是有,明日便照常卖了。”
齐清风神色不解,纳闷道:“普通的米凑活着不行吗?总比歇业好吧。”
汉子连连摆了摆手,又指了指两面幌子,赔笑道:“不行的。祖上有规矩,做买卖得对得起良心。”
“这样啊。”齐清风若有所思的答了一声,便不多留,转身离了铺子。
时值正午,既然糕点无望,又无酒肆,那五人便找了家面馆摊子,凑活着对付一顿。
王富贵落座木凳子,心里头还有些芥蒂方才那糕点铺子,便说道:“那汉子真是死心眼的犟。听他的口气,祖上几代人都是做糕点的,如今却还是只有一个小小的铺子,难怪做不大。”
墨世平点了点头,笑道:“确实没做大。可那糕点铺子里,味儿是真香,想必做出来的糕点,当得起童叟无欺一说。”
王富贵经他这么一提,想了想,确实如此。今儿无糕点卖,居然还这么香气扑鼻,必是日积月累攒下的面香。
“唉。”想到这儿,王富贵微微一叹,有些惋惜,没能吃上一口,尝尝了。那糕点的滋味,定是错不了了。
齐清风拎过茶壶,倒了碗散着淡香的大麦茶,饮了一小口。他到底没有踏入修行,一路走来,难免口干舌燥。
放下茶碗,齐清风笑道:“方才那糕点铺子,倒让我想起了遇到的两桩趣事。”
“第一桩是我曾在一个山坳坳里叨扰了一个不知名的破烂小村子。村民不多,二三十个而已,皆是脸朝黄土背朝天,靠着一亩三分地谋生计。没什么闲钱,却不妨碍他们热情好客,硬拉着我和齐泽,说是赶路不容易,吃口热乎的再走。”
“有简单的几道时蔬,还有一只红烧鸡。那几道时蔬,和那只鸡都是那妇人自家后院散养的。起初,得知妇人要杀鸡,我和齐泽没答应。妇人再三坚持,我便也不再推脱。只是,当那只红烧鸡上桌后,我瞧见了那妇人的孩子在偷偷抹眼泪,才知道那只鸡是妇人家唯一一只鸡,还是下蛋的母鸡,要指着它挣钱的。那顿饭,我羞愧难当,如坐针毡。时至今日,愧不敢忘,愧不敢忘啊。”
“我算是出身钟鸣鼎食之家,对于一只无足轻重的鸡,算不得在意。也由此妇人坚持的时候,我便没多想,甚至还冒出了走时可以留下些银两补偿的自我安慰的念头。后来听那孩子说完,我才知道,那种想法,多么可笑,是对妇人赤诚待客最大的侮辱。直至走时,我匆匆拜别,不敢瞧满脸欢喜的妇人,更不敢瞧她孩子一眼,狼狈不堪的逃出了小村子。”
“第二桩是我在乡野小路上遇见的一位游贩子。他挑着一担子,里头装满了鸡崽子,翻山越岭,去了一座又一座小村落,赊鸡崽子。所谓赊鸡崽子,便是村民以先欠后还的方式从他那儿买鸡崽子。哪家哪户赊了几只鸡崽子,他都记在一小册上。待来年春天他再来时,村民便要拿鸡蛋顶账,当然,还的鸡蛋总是要比鸡崽子多些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