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当然! 程学民给外面的外文稿子,可以来点颜色,也可以全都是颜色。 但是国内发表的稿子,无论是严肃的还是通俗的,程学民都是非常严肃,不怎么写色。 虽然伤痕文学风刮过去之后,大家写的严肃文学里面,几乎也都是食色。 像后来的《白鹿原》《红高粱》,里面的内容是真的很写实,那个颜色也写的非常的刺骨。 肯定是不适合中小学生看。 就更别说通俗一点的《康熙王朝》《雍正王朝》,那里面几乎除了颜色,就是颜色。 程学民写不来! 他写的稿子他自己做主,往后给他的小松鼠看,给他的女儿看,也不用藏着捏着脸红尴尬。 所以,给地区文学的通俗稿子,程学民肯定首先排除颜色。 即便程学民写了,人家陈主编也不见得敢发表,毕竟是试着迈开那一步,但也不能迈的太大,直接扯到蛋。 地摊文学里面的颜色文学要不得,那就只能是另外的半壁江山:武侠! 香江那边武侠电视剧的引进,还得等两年,金庸武侠风更是要等到八十年代底。 但并不妨碍,武侠风在内地的市场和杀伤力。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程学民在空白稿子上,写上了这八个字,这是金老爷子的武侠世界,给大侠的定义。 而且这一块,金古温梁黄在过去的十年内,都已经写烂了。 只是还没有传到我们内地来。 程学民现在写的话,倒是可以抢在香江武侠,刮遍大陆之前,也致敬一点能跟他们相比肩的武侠。 可思来想去,这几位还真是难以超越。 即便程学民祭出大杀手锏网络武侠,也不见得能干的过。 珠玉在前,让程学民很难选择致敬的稿子。 那就只能避过他们,换个赛道。 大侠霍元甲! 换了个思路,程学民的脑子就很快灵通起来,精武门系列便油然而然的想起来了。 第一个肯定是大侠霍元甲。 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 程学民现在连致敬的主题曲,都一并想好了。 就他啦! 大侠霍元甲,精武门系列。 程学民要抢在香江的《精武门》系列出来之前,把他们致敬出来。 要是能拍成电视剧,必定是万人空巷风靡大江南北,甚至是港澳台中南亚。 毕竟! 精武门系列电视剧,上辈子香江拍的,已经证明了它的题材性,确实是火爆中南亚的风口题材。 精武门之后是白蛇传,白蛇传之后是还珠格格,金庸的武侠世界虽然很火,但根本比不上前面三个。 所以,程学民心里的已经有了决断! 在老家的榆林文学上面,首次尝试通俗文学,连载《精武门》系列的第一部《大侠霍元甲》。 先在杂志刊物界,掀起一股‘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武侠风,就该将‘东亚病夫’这块牌匾,给踢回东洋倭岛去。 就是不知道,程学民这颠覆性的文风,会不会把人文社的李叔光张光年,文讲所的丁泠老师王蒙他们,给搞蒙圈了。 有了方向,思路便是如涌泉,直接致敬照抄。 等到火车进了燕京站的时候,《大侠霍元甲》都有了三万多字的稿子,再写个三四万字,把上部成稿后,就可以转身寄回给榆林文学的主编老陈啦。 随着改开的脚步提速,燕京可谓是一天一个样。 程学民他们出了燕京站,确实被眼前的一辆辆小黄包车给吸睛了。 出租车! 燕京的第一批出租车,在1979年的年底,正式上线飞驰在燕京的各大街上,为燕京人的出行提供了方便。 往后出行,不再是除了公交车,就只能是自行车或者11路了。 从现在开始,可以打的士了。 黄色面包出租车,它在这个年代还有一个代名词“黄虫”。 “上车十块钱,整个燕京城哪来都可以去,只要不超过十公里!” 不用挤公交车了! 问了一下黄虫的价格,十块钱十公里一个人,车子装满就走。 一听他们四个人到燕京大学附近,要四十块钱的车费,吓得程学民他妈秦桂兰,赶紧拉着程学民赶紧走。 生怕拉晚一点,她儿子就直接给钱上车了。 这个价格确实有点离谱,就程学民一个人还好,咬咬牙可能就坐了。 可他们一行有四个人啊! 四个人从火车站到家里,坐公交车加起来也就一块二,三角一个的人。 可做这面的黄虫回去,直接翻了四十倍? 如果程学民真敢充这冤大头,回头他媳妇儿冯家幼非得说死他不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