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那干脆,直接把这个改开先锋‘绑’去他们地区坐坐,当面约稿。 对此! 程学民了解之后,倒没有推辞,给自己家乡地区写稿,这肯定是义不容辞的啦。 但是,地区杂志想要打开全国市场,取得全国性的影响力。 说实话,就目前这个环境,有点痴人说梦不太现实。 这并不是一两个有影响力的作者,发几篇稿子就能把影响力,给提上去的。 即便是程学民每期在他们杂志上发表文章,也不见得能取得很好的成绩。 既然如此! 程学民给地区领导提了几条建议,想要打破区域性限制,就必须得改革开放! 至于具体怎么改,怎么放? 程学民昨天当场并没有多深入的继续说,而是托词回去再想想。 “那你应该跟我们提前说一嘴的!” 老舅这边听了程学民的解释,还是有点局促的说道。 “老舅,县里你应该没少来,不至于这么紧张吧?” “就吃顿饭而已!” 见老舅这么紧张,程学民笑着打趣了一句。 老舅作为公社干部,不是天天往县里跑,但一个月跑一两次是常有的事吧? “额来是来过,可额从没在县机关里,吃过饭哩!” “托学民你的福哩!回去额可以跟老杨他们吹嘘哩!” 老舅脸色腼腆的笑道。 “爸,你好歹是跟省城领导吃过饭的,这点场面你紧张甚?” 表妹秦晓莲笑着打趣她爸一句。 “额甚时候跟省城领导吃过饭哩?”老舅被他女儿这么一笑,有点吃惊的问道。 “就上次去燕京啊!哥带额们在省城那个报社吃饭啊!” 秦晓莲又提了今年过年,在省城延河文学被老胡他们请吃饭的那一次。 “对着哩对着哩,额记起来额记起来了,确实是省城的大领导!” …… “故事会?” “学民,你的意思是,我们地区的杂志,要向这个故事会一样发展,一样改?” 在去地区的小汽车上,程学民将一本《故事会》杂志书,递给了旁边的地区领导。 地区领导很快就明白了程学民昨天说的改革,是怎么个改法了! “是的赵书记!” “我的意思是,我们榆林文学想要打开周边地区的市场,甚至是进军省城,将我们的销量打开!” “那就不能学那些老牌杂志,发表一些传统文学!” “我们要改,尽可能多的发表一些通俗易懂,让老百姓一看就能接着看的文学内容!” “而我们国内,现在在通俗文学上面做的最好的,就是这本沪上过来的《故事会》啦!” “赵书记您知道这本故事会每期的销量吗?” 程学民拿出来的这本故事会,是他在县委机关的时候,询问秘书小李要的。 故事会,沪上那边一个地区级别的小刊物,却是能在创刊的这一年内,取得全国性的畅销影响力。 可见通俗文学是一个刊物提升销量的最佳捷径。 还有! 通俗文学还有一个更通俗的名字,地摊文学。 而地摊文学的两大主力军,故事会跟小人书,哪一个不影响着八零九零两代人? “多少?” 地区领导听了程学民的问话,对手中这本故事会的销量,蛮疑惑的。 就这么一本俗得不能再俗,甚至连文学都算不上的杂志,它能有很高的销量跟影响力? “赵书记,这么说吧!” “就这本从沪上发行的故事会,到我们榆林地区,甚至是我们县上就能看到买到,就已经足以说明它的销量跟影响力了!” “而这本故事会的刊物级别,是跟我们地区一样的,甚至还不如!” “据我所知道的,这本故事会的全国销量,每期在十万册以上!” 程学民语不惊人的笑道。 “十万册!?” 地区领导听了为之懵圈,就这么一本俗得不能再俗的杂志,级别甚至连他们地区文学都比不了。 可它每期的销量在十万册往上? 天啊! 这跟他们榆林文学每期连三千销量都没有的成绩一比,简直一个天一个地好吧。 十万册多吗? 放以前的话,程学民丈母娘的《十月》,每期的销量也就五六万册而已,你说它十万册强不强? …… 求月票!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