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韩非坐在一旁,眼中有精光闪过,他出身荀子门下,自然知道这些话到底是出自什么地方,这是道家《道德经》中的一段话,说的是道德仁义礼之间的关系。 一个人只有在失去道之后才会用德去约束,一个人在失去德之后便用仁来标榜,失去仁之后才是义,失去义之后才是礼,道家的圣人讥讽的是这个礼乐崩坏的乱世。 “公子觉得在礼之后社会又该拿什么来约束人们的行为??” 韩非默然,在他的理解之中,礼之后便是法了,社会多出了层次的划分,将人划分为三六九等,这是人类文明的倒退还是进步? “其实现在的人们,所追求的东西,次序都是颠倒的,就如同那位儒家的圣人,用礼来求义,用义来求仁,用仁来求德,用德来求道,所以对于儒家的人来说,这条求道之路是一条无比艰难的。” “可对于人们来说,却是一条能够看得清层次的路,君主可以用儒家的道理来巩固自己的统治,所以对于这个时代来说,儒家便成了当世的显学。” “孔夫子曾言,‘朝闻道,夕死可矣,’若是我没猜错的话,孔夫子所言的道,便是儒家最高的追求,而不是什么普通的道理。” 听到这里,韩非心里微微一叹。 这是一个他不曾想过求道之路,他的法更多是为了维持国家的安定,而不是求道。 “公子尚法,注重务实,切合当前的实际,符合国家的利益,在未来,你的法若是遇到一个强权的霸主,必定会筑起一座丰碑,甚至结束这个乱世,但这并不是我的追求” 韩非起身,缓步走到了陈修缘身侧,在之前,他就觉得这个年纪并不大的少年很不一般,现在再看,真如自己所料,虽然对方在寻找那个答案,但却并不迷茫,而是有清晰的路线。 “跟你聊天,总觉得你不像是一个小孩子,就算是子房也不曾有你这般的思考,人们生在天地之间,有自己的追求,这很不错。” “你说的不错,我的法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人才能有所保障,而眼下的韩国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但未来不一定不会有,在所有的猜测都未成为现实之前,我便不会放弃。” “天地之法,执行不怠,就算现在的人不懂我的法,但我相信未来终究会有一天,有人能懂我的法。” 陈修缘听到这话,悠悠一叹,韩非也在赌一件事儿,他赌的是未来的世道不会越变越好,而是会越变越坏,人心的崩坏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否则老子就不会有那样的话了,而这样的结果,便恰如韩非所料,法会一直延续,作为规范人们行为的一个规定。 窗外有鸟飞过,振翅翱翔,陈修缘打开窗户,轻轻抬起手,鸟群最后的几只鸟儿像是感受到了什么,扑棱着翅膀,朝这边望了过来,还没有金币大的小脑袋有些好奇地打量窗内的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