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路了了论战-《盛唐纵横》
            
            
            
                
    第(2/3)页
    “我南诏世代受封于大唐,从未想过背叛,大唐兴不义之兵攻我南诏,当有此一败。”阁罗凤脸色平静,却掩饰不住话语中的骄傲之意。
    “呵呵!”路了了冷冷一笑:“如果不义之兵,就一定失败。大王请看看到处的突厥高丽两国,如今是什么模样。南诏国小贫弱,能与那突厥高丽两国相比么?
    想当初,大唐何履光将军三万兵马援铜柱,定南诏。高仙芝将军三万军队,巡游西域万里之遥。这打仗啊,前靠带兵的将军,后靠的是强大的国力。
    大唐军队之所以有西洱河一败,不是因为军队不勇猛善战,而是带兵的将领太无能。想那鲜于仲通,不过是蜀中一豪门富户,只因讨好了杨氏一门,这才得了剑南节度使的位置。这样的人,又怎么可能带好军队,指挥作战。
    如果下次大唐派出一位善战之将,不说帅兵二十万,就是只有十万,南诏又靠什么来抵挡?”
    阁罗凤心里有些发凉,嘴里却依旧十分强硬。
    “我南诏已经臣服吐蕃,大唐如果攻击我南诏,吐蕃定然不会坐视不理,定然会派出援兵。”
    “父王啊!当今这天下,最强大最富裕的是大唐,而不是那居于一隅的吐蕃。吐蕃之所以能勉强抵挡大唐,靠的不是强盛的国力,无敌的军队,而是国土上诡异的气候。你看看走下高原的吐蕃军队,在哪里不是被我大唐军队打得丢盔弃甲。吐蕃,是靠不住的啊。”
    路了了说完,连连摇头。
    “如果我不答应密信上的要求,宰相李林甫所言,将会派出那李宓为帅,替代鲜于仲通,可是真的么?”
    阁罗凤犹自有些不死心,定定的看着路了了。
    “大唐的国事,很多时候都不是圣人玄宗陛下一言而定。宰相李大人有多大的权势,我想父王一定非常清楚。他就算不能一言九鼎,也不离十。”
    路了了一番话,让阁罗凤低头沉默不语。
    过了好一阵,阁罗凤抬起头望着路了了:“如果我那样做了,被吐蕃得知,我南诏又如何自处?”
    “大唐与吐蕃,对于南诏来说,都是不可力敌的巨人。南诏国小贫弱,就像是夹在巨人中间的幼儿。要想存活下去,就只能两边都不能得罪。与吐蕃恶,就借大唐之力想抗,与大唐恶,反之借力于吐蕃。一旦明确的臣服一方,将另一方得罪的死死的,南诏亦离灭亡之日不远已。
    父王当前应当埋葬那些被当成京观,战死的大唐将士,善待那些俘虏,以获取道义人心。在通过与大唐宰相李林甫大人交好,缓和与大唐的关系。这样才能获得踹息的机会,慢慢的恢复发展国力。”
    路了了早有准备,有条不紊的说道。
    “你既然已经迎娶我儿香草公主为妻,就算是我南诏一国的驸马都尉。你可愿意留在南诏为官,我一定会重用于你。”阁罗凤沉思了好一会儿,直直的望着路了了。
    “儿臣当务之急是带着父王的回信回到大唐,以阻止大唐兴兵攻击南诏,而不是留在南诏为官。父王的好意,儿臣心领了。”路了了躬身行了一礼,拒绝了阁罗凤的邀请。
    阁罗凤微微叹了一口气,挥挥手,就打发路了了离开。
    午时,凤瑶找到了在庭院树荫下饮茶的路了了。
    “大王已经离开了,看来他对此事十分的重视,不久后就有明确的消息。你代表宰相李林甫这一趟秘密出使,结果应该比较圆满了吧。”
    凤瑶在路了了面前坐下,面带微笑的看着他。
    “嗯!”路了了脸色阴沉,低低的嗯了一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