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果然,那位大姐当即就打听起了茶叶的价格:“妹子,你这茶叶怎么卖呀?” 徐子矜毫不迟疑地说出了自己的定价:“大姐,并非我卖得贵,实在是这茶极为难得。” “四斤青叶才能炒制一斤茶,这都算不上什么,最为关键的是摘茶、炒茶的每一道工序都极为不易。” “尤其是炒茶,难度颇大。” “茶叶过于柔嫩,火候大了便会炒焦,火候小了又炒不出香味,每次只能炒制那么一小把。” “炒制一斤茶,我得花费整整一天的时间。” “我这是部队山上的茶,没有飞扬的尘土、没有大气的污染。” “您只要尝过就会知道,它的醇香与甘甜,可不是寻常茶叶能够比得了的。” 大姐是一位品茶之人,自然深知此茶的优劣。 她询问道:“这茶能够冲泡几次呢?” 徐子矜知道,自己又遇上了一位懂茶之人:“两泡浓郁、三泡仍可饮用。” “若是偏爱浓茶,得等到谷雨后的茶出来,味道会更浓郁。” “大姐,我一眼便能看出您是位爱茶之人。” “不论这笔生意能否成交,待到谷雨后,我都会给您送些过来尝尝!” 啊? 真的吗? 大姐心中暗自惊叹:哇,这小姑娘好生会做生意哟? “好啊,那我就先谢过了。不过,赠送倒不必,到时候你便宜一些卖给我两斤即可。” 这怎么行呢? 徐子矜并非小姑娘,前世的她虽未曾涉足商界,然而她四处讲学,与做生意也并无差别。 人嘛,就讲究个你来我往。 “大姐,谷雨后的茶已经不值多少钱了,您不必客气。” 这种茶确实很香醇,在这Q省,着实难得有出售。 大姐兴奋至极:“好好好,那我就不客气了,今日你的茶叶,我定然让我弟弟给你买下。” 不多时,门口有车子停下。 须臾,一个年约三十七八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朝着女人问道:“阿姐,何处有好茶?” 大姐指了指徐子矜:“小姑娘这里有。” 中年男子瞧了徐子矜一眼,稍稍愣神,他未曾想到卖茶之人竟如此年轻。 “你卖茶叶?”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