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陆薇回道:“今年十七岁,乾隆三年进宫的。” 娴妃适机插话:“太后娘娘,这位陆答应也是苏州人呢。” “是吗?”太后并不意外,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陆氏的口音模样一看就是标准的江南女子,宫里纯妃、怡嫔也是这种类型。 不过太后与这两位往来不多。 纯妃是潜邸出身,那时候正牌婆婆乌拉那拉氏皇后还在,纯妃也奉承不到太后跟前;等到了怡嫔,这位进宫即得宠,一门心思扑在皇帝身上,更是从没想过来讨好太后。 康熙爷五次南巡的故事叫太后神往不已,她曾无数次畅想江南美景,如今现成的江南小姑娘在此,何不问问? 苏州有什么呢? 最著名的是苏州园林。 然而这个太后应该不会太稀罕。畅春园几乎就是苏州园林的翻版,还有现在住的热河行宫,里面的很多建筑也多仿照苏州园林,完全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陆薇决定从最市井的烟火气讲起。 天蒙蒙亮赶早去吃一碗头汤面;排长长的队买陆稿荐的腐乳酱方;等半个时辰只为吃上刚出炉的纯肉馅的生煎馒头…… 忽然听得娴妃扑哧笑了,她掩袖道:“陆答应尽是说些吃的了,难道就没些别的?” 她这一说,连太后都莞尔,屋里服侍的宫女太监跟着都笑了。 笑什么笑? 难道你们都不吃饭么,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也。这可是孔老夫子的至理名言! 陆薇理直气壮道:“民以食为天,人要活着就要吃饭,这是人世间最质朴的真理。” “你说得对,”太后颔首,“我爱听,你多讲讲。” 陆薇继续讲山塘街,讲阊阖门,讲虎丘,讲寒山寺,她不讲历史人文,偏偏说在山塘街吃过的一碗水磨年糕炒毛蟹;阊阖门外小摊子卖的孙悟空小面人;虎丘一间茶铺卖的一碗雨水煨的明前龙井;寒山寺小师父做的三鲜菌汤…… 大家伙儿都听得津津有 味,娴妃忽又道:“陆答应确实是活泼好动,见多识广啊。” 陆薇就当她在羡慕嫉妒自己,笑眯眯道:“我是爹娘的第一个孩子,他们宠爱我,小时候常常带我出门游玩,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肯买给我。” 太后感慨道:“这倒让我想起了小时候,阿玛曾带我去护国寺大街买豌豆黄吃,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再没吃过比那更好吃的豌豆黄了。” 娴妃笑道:“那可不是,宫里的御厨做得豌豆黄再好吃,也比不上太后您的父亲一片拳拳爱女之心。” 太后笑着摇摇头,“不,我父亲早前也曾带了护国寺的豌豆黄进宫给我,但我尝着却不是那个味。” 娴妃尴尬。 太后转头问陆薇:“陆氏,你可知道这是为什么?”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