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七章 坑道作战-《狙击英雄》


    第(2/3)页

    凶悍的敌人越来越近,汪洋他们甚至已经看到了敌人的脸孔,汪洋发出了一声大吼之后,换过手中的冲锋枪,拿起莫辛甘地就是一枪的了过去。

    子弹仿佛像跟踪导弹一般,锁定了敌人就飞速而去。

    汪洋瞄准的是一个南朝鲜士兵的基层军官,嚣张的敌人军官看到志愿军战士们的防御阵地越来越少,他看到了胜利的希望,于是兴奋地向手下的南朝鲜士兵挥着手,似乎是在用什么奖赏刺激着手下的战士,在他的激励下,南朝鲜士兵眼里露出了贪婪的目光,吼着嗓子向汪洋他们冲进。

    面对骄横向的敌人,汪洋有心将敌人被激起的士气打下去,于是拿起了狙击步枪决心一枪干掉这个南朝鲜的军官,在战场上纵是敌群人数极快,南朝鲜军官隐蔽在人群之中,可是一旦被汪洋瞄准,那么这个南朝鲜军官就相当于被判了死刑。

    威力巨大的子弹穿过了层层人群,甚至在一些南朝鲜士兵的耳边泛过了让人惊心动魄的尖啸之音,一枪就掀了敌人的半个脑袋,不是汪洋故意要射这个南朝鲜军官的头,只是他藏得太深了,也只能让汪洋找到他的头。

    南朝鲜军官的声音哑然而止,同时他的死状让无数的南朝鲜士兵看得极为心寒,他这样的死法实在对南朝鲜士兵有一种巨大的压力,可是与此同时。看到汪洋如此神勇的一枪,二连三排的将士们士气一下子就提起来了,战士们发出了一声怒吼,子弹、手榴弹就如同纷涌而来的流星雨群般砸到了敌群之中。

    子弹如雨,爆炸声不绝,气流层层袭向了敌人,由于知道马上就要撤退到坑道中了,三排的将士们也知道无须再去节约什么子弹了,当强大的火力再次光临敌群之中后,刚才好勇气十足的南朝鲜士兵就算再不怕死也一下了就给打蒙了。

    好久没看到守御阵地的志愿军战士们火力这么猛了,突然一下火力这么强大,可让南朝鲜士兵胆寒了不少,在十余个南朝鲜士兵一下子就被摞倒了之后,剩下的那些活着的南朝鲜士兵不得不惊叫着退到两边寻找掩护,吓得都不敢抬起头来。

    “走!快……”

    借着这个机会,相信南朝鲜士兵不会再这么大胆了,汪洋坚决地向后面的将士们大吼了一声,命令后面的将士立即向三号坑道前进,这个时候一排和二排的将士,还有阵地上的伤员全部都已经走了,三排的官兵随后跟下,战士们转即就都进入了坑道之中。

    “队长,敌人太猛了,这样打下去很危险啊!”

    打了无数次阻击战,可是还真没见过敌人的火力和兵力如此恐怖的,叶城在坑道口正等着汪洋最后撤回呢,他一边帮汪洋扫着身后的敌人,一边有些心焦地看着源源不绝的敌人,向汪洋担忧地说着。

    “敌人准备了好几个月,就是为了要拿下我们这两个阵地,我们在这么小的阵地上又不能聚集太多的人,否则会被敌人的飞机和炮弹找到大举歼灭的机会,所以我们的压力当然会大了。”

    此时的汪洋还是非常的冷静,他退到坑道口,让走在他身后的史东来冲了进来,他手拿狙击步枪,连续三枪。就让三个跟着他们上来的敌人身子还没露出来就爆了头,对这种战绩汪洋都习以为常,他冷静地对叶城说道:“所以我们唯一的方法就是要保存实力,准备等待援军到来后,再与敌人打持久战。”

    “他妈的,真的很憋气,让这帮乌龟儿子王八蛋得意一把,迟早让他们都上西天!”

    叶城目光带着一丝愤懑狠狠地瞪了快步冲上来的南朝鲜士兵,听从了汪洋的话。紧跟着他就向三号坑道的深处走去,在汪洋的命令下,史东来带着三排在洞口守位着,坑道内与阵地上面不一样,有如果有敌人敢冲进来,坑道内的志愿军战士随手一枪,敌人都无处可躲,因此相对来说坑道内是极为安全的。

    “班长死了,排长也牺牲了,就连连长也倒下了,我想不通,为什么要退下来,要我说和敌人拼个你死我活为战友们报仇才是对的。”

    “不能这样说,如果我们守在阵地上,虽然可以消灭一些敌人,但敌人越打越多,我们最后不得不被敌人全部消耗干净,那时阵地丢了,人也丢了,谁又去帮我们复仇?”

    “可是,现在这样对吗?我们不是一样也把阵地丢了吗?”

    “这种情况不一样,谁说我们阵地丢了,只要我们人还在。只是一时的战略撤退,敌人是不敢和我们打夜仗的,只要到了晚上,等我们援军一上来,我们就能反击出去,敌人一定就会被我们打退。”

    “同志们,你们要记住,只要人在阵地就在,我们虽然躲在坑道里,但是还对敌人保持着战斗威胁,敌人一天没有将我们消灭光,那就一天面临着我们的进攻威胁,他们就不算占领阵地,所以只要守住坑道,我们就可以继续和敌人进行战斗,一旦援军的到来,我们就可以和援军里应外合,给敌人致命一击。”

    带着三排的一部分士兵,还有叶城走到了坑道的深处,汪洋和叶城老远就听到了坑道里战士们义愤填膺的哭泣声,可以想像因为还有阵地,还有人在战斗,要是他们却要主动将阵地让给敌人,看到身边的战士们一个个的牺牲,杀红了眼的战士们都不愿意撤退下来,他们渴望与敌人进行最后的决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