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但是,如果真正能“礼送”那些处在卧榻之旁,黑白好坏都无从分辨的那伙子人离开却也是值得,最多来年大家再辛辛苦苦一些但有人在,可以忍下这口气,至少这样能保证家人的安全! 孔家村子里开始活动了起来,这样的事情,所有花费当然要让大家均摊了不过,大户人家多拿出一些来也是应当应份,这个都好说,大家同住这里,谁家里面的生活条件如何,差不多人人都了然于心。 大家很快凑够了一份在他们眼里面看来是足够有诚意的重礼了,于是老村长带着二十几个青壮,一路向着那伙子人走去。 为了怕引起不必要的误会,老村长已经先派出自己的儿子给那些人送上了礼帖。 那个送礼帖的形式和书写言语都是甚合儒家礼法。 在孔家村人知道的礼法中,送礼的称呼就有好多种,赠、贻、遗、赙、贿、赂、赇,意义各不相同。 几个老者最后决定用赇这个词,哪怕生僻些也不怕! 一个老者摇头晃脑说“送字太过粗鄙,显不出我等学识赠、贻、遗那是为友人之间所用,那些人如何配得?赙,那是给办丧事之用,我等若是使用,就算那伙子人不懂,不免有些阴毒” 说完他吧嗒了一下嘴,有些遗憾呢。 他接着说“贿、赂两字太过于浅显,想必人人皆知不若用赇字,方能显出我等饱读圣贤之书,而且暗讽他们贪图钱财,或许时日许久之后,他们会明白此字之意,当会自惭形色,方知我等的大度!” 赇,最典型的用法是用在资治通鉴中的一段对话中。 唐太宗一日谓侍臣曰“吾闻西域贾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诸?” 侍臣曰“有之。” 上曰“人皆知彼之爱珠而不爱其身也吏受赇抵法,与帝王徇奢欲而亡国者,何以异于彼胡之可笑邪!” 翻译成现代话也很简单。 唐太宗对臣子说,我听说西域有商贾买到了很好的珠宝后,为了带回去,就割开身体藏纳夹带,有这回事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