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上京的事情结束的猝不及防,文贵妃几乎是败的一败涂地,完全没有丝毫的还手能力。 皇后买通了好几个大臣支持她,再加上皇后和大皇子到底是正统,还有南平侯府经营多年的人脉,文贵妃顿时成为了要动摇国本的妖妃,皇后提议让文贵妃为先帝殉葬。 至于三皇子,皇后倒是没有多有为难,不过也只是目前没有为难而已,毕竟帝位刚定,不好大开杀戒,以后要弄死一个皇子还不容易? 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皇后担心夜长梦多,很快便让大皇子登基为帝,而此时,先皇甚至还没有下葬。 新皇登记,大赦天下,让人意外的是,皇后做的第一件事,居然是下诏为李君泽平反,说他守卫登州有功,还发文大肆奖赏了登州将士,甚至还送来了一批赏赐说是要犒赏三军将士。 不过奇怪的是,这次皇后……哦不,现在应该已经是太后了。南平侯府的姑娘似乎都有喜欢垂帘听政的毛病,先太后把持朝政,导致与先皇母子离心,太后也不逞多让,也开始把持朝政。 毕竟大皇子可不是真的从她肚子里出来的,亲生的母子都会因为权利而反目,更不要说,皇后一直只把大皇子当作稳固地位的工具,实在没有多少真心。 不过赵丝言和李君泽看到这些东西的时候,表情却是有些玩味。 李君泽都没有去见太后派来的使臣,但是他让赵亭山出面接待了,赵亭山是他的岳父,按说也是李君泽的长辈,所以也不算失礼。 “为什么会没有圣旨呢?” 屋内,赵丝言支着下颌,吃着李君泽喂过来的蜜饯,慢条斯理地问道。 过了三个月之后,赵丝言害喜的症状便消失了,也能开始吃东西了,不过她不爱吃正餐,偏爱点心蜜饯之类的东西,李君泽便由着她,在他看来,只要赵丝言能吃得进去东西就是好的,反正又不是供不起。 而且李君泽还多了一个爱好,喜欢喂赵丝言吃东西,所以但凡他在家,都是他喂赵丝言吃东西的。 有一次柳氏过来看望女儿,看到这一幕,简直都没眼看。 李君泽漫不经心地说道:“是啊,为什么会没有圣旨呢?如果皇后当初拿出的是先皇的遗旨而不是口谕,事情也不会这么麻烦。” 有了圣旨,谁都不能说那圣旨是假的,要想违抗遗旨可都要考虑考虑的。 赵丝言倏地抬起头:“不会是太后没找到玉玺吧?” 她只能猜到这个可能,没有玉玺,所以下不了圣旨。仔细一想,皇后自从登基以后,好像还真的没下过几道圣旨,唯一的一道是大赦天下。 李君泽和赵丝言对视了一眼,这是先皇将玉玺藏起来了? 这个皇帝做的,也真的够敷衍的。 两人皆是摇了摇头。 李君泽没有见太后派来的使臣,但也是好吃好喝的将人供着,然后又将人送走了,赏赐什么的倒是留了下来。 使臣回去复命,有些叫不准李君泽的态度,于是她又下了一道旨意,命令李君泽去江南平乱,灭了王少军。 这也是太后在试探李君泽的态度呢,这一次李君泽并没有让她失望,李君泽公告天下拒接圣旨,并且公开表示皇上的帝位名不正言不顺,并非正统,二又指责太后谋害先皇,意图不轨,他要为李氏皇族正名! 李君泽自然是有资格代表李氏皇族的,他是先皇的亲侄子,又是正经的嫡子嫡孙,根正苗红,论起出身,就算是现在的皇上,也不过是个宫女所出,被记在皇后的名下的而已。 虽说有嫡子的名分,可到底不是真的嫡子,嫡出真的就是生出来的。 李君泽的公告举国哗然,不过大多数的百姓其实都是支持李君泽的,因为自从皇上登基之后,朝政大小事情都是太后在插手决定,这让很多的大臣都非常不满。 哪有女子干政的道理?就算是先太后,都没有做的这么明目张胆过。 大旗是一个注重儒家思想的礼教国度,将重文轻武发挥到了极致,而轻视女子,更是家常便饭。 李君泽宣告之后,当即点兵向上京出发。 这个时候,赵丝言已经怀孕五个多月了。 出发的前一夜,赵丝言正在给李君泽收拾行李,本来李君泽是说让丫鬟收拾的,她却坚持要自己来。 “在外面,衣服少带一点没关系,我给你多带点伤药,对了,上次我外祖父给了我一支人身,我也给你装上。” 李君泽上前握住了她的手,愧疚地望着她,“对不起言言,我这次不得不离开了。” 江南那边还没有动静,还没有找到翊王爷,他先后派了不少人过去,都没有消息,本来想着如果翊王爷在,就不用他出兵了。 赵丝言微微一笑,将他的手放在自己的小腹上:“我和孩子都知道你是去做正经事的,又怎么会怪你呢?”顿了顿,她压低声音道:“我只求你一定要平安回来。” 赵丝言说着,抬起头看了他一眼:“以前娘总跟我说,她嫁给我爹,担惊受怕了一辈子,可是她从来都不后悔。”顿了顿,她继续说道:“我不能和你一起并肩作战,但我可以照顾好自己,让你不必担心。”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