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云弟,别来无恙?这位是……?” “这位就是我们曾谈论过的左徒楚岺均大人啦!” “原来是楚兄!失敬失敬。” 乐朗言眼神一亮,正要一揖,却被楚岺均一把扶住了:“岺均与乐兄素不相识,却能得乐兄仗义执言,已是感激不尽,乐兄又比我长几岁,切勿多礼,唤我岺均便可。” 乐朗言爽朗一笑:“既然有闲情逸致在雪天来此,必然都不是拘于凡俗之礼的人。好,岺均既这么说,我便却之不恭,岺均也直唤我朗言吧。二位,请。” 三人在火炉边的毡席上坐下,添了炉中炭火,温着酒,冰天雪地之中,好一派雅趣。 “我呢……在景国因行事不慎,得罪了权贵,郁郁不得志,周游列国来到邵都。在此读到岺均你的改革五策,深以为然,竟觉得每一处都甚合我所想,但行事章法有度,远超我所思虑,便早有拜会之意。” “朗言你实在是过分自谦了。素未谋面便能为一陌生人慷慨陈词,是为义;寥寥数字便能体察家国大义,是为仁。朗言仁义君子,洞若观火而心怀黎民,此等境界胸怀,岺均深为感佩。” 楚岺均敬了乐朗言一杯酒,两人仰头饮下。放下羽觞,楚岺均像是忽然想起了什么,有些迟疑地问道:“对了,听闻景国有乐家势大,丞相乐常大权在握。不知朗言是否……?” “这倒是折煞我了。乐氏在景国十分常见,我与景国乐相及其宗族唯氏相同而已,并非亲族。” “哦……是这样。是我唐突了,请你勿要挂怀。”“哪里哪里。” 楚岺均有些不好意思,想想便转了话题,说到自己眼下最为关注的事情:“我推行改革已两月有余,其中重重阻碍,唯有身在其中者才得以体察一二,酸甜苦辣个中滋味,尽在心头。今日幸得遇朗言,我却犯了个老毛病,想拿些又臭又长的国事来请教,不知朗言兄可否赐教一二?” “这是说的哪里话!我来昭国,一件头等大事便是想拜会岺均兄,今日遇见可谓是十足的好运气,能与你谈论国策,实乃荣幸之至。其实你想问何事,我大致也有些了解,只是回答之前,想问你一个问题。” 乐朗言忽然抬起头来:“岺均兄推行改革,可是本心之所欲,心志是否坚定?” 他垂下眼去,一字一顿道:“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改革重大,必然艰难重重。” 他突然抬起眼,直视楚岺均:“岺均兄扪心自问,可愿为此付出任何代价都在所不惜?” 楚岺均脸色大变,霍然直起身:“朗言兄此言何意!岺均生而为昭国臣子,为湘水滋哺养育,日日所思皆为我社稷黎民,岂敢因一人旦夕祸福,而害千载国之大计!” 他直直迎上乐朗言刀剑一般的目光:“我楚岺均可堂堂正正对天发誓,此为余心之所善,九死其犹未悔。” “好!”乐朗言猛一拍石几,“岺均兄有如此觉悟,朗言由衷佩服。士为知己者死,岺均九死未悔,朗言亦愿助你一臂之力,万死不辞。既然如此,请听我一言。” “改革事大,必然引起轩然大波,或许因岺均你一腔碧血尽为国忧,却没有充分地考虑过自己会面临的阻力。”乐朗言长揖,请楚岺均缓和情绪,娓娓道来。 “废除世卿世禄制,罢无能无用之官,废止三代无功劳的贵族世袭,代以军功授爵,量才录用,显然会对当前掌权的王公贵族造成重大打击。原本可以一劳永逸,世代延续祖先荫庇,如今却要打乱棋局,重新竞争,谁愿意放弃数百年来一直牢牢在握的权势俸禄,再去苦苦理政,冒性命之忧呢?” 楚岺均面有忿色:“身为昭国臣子,岂能以一己私利凌驾于社稷人民之上?这样想的贵族,也配食俸禄,享封诰么!” 乐朗言指尖轻叩石几:“此事并没有这么简单。我说句不中听的话,岺均你自己,不也是世家举荐而得以入仕的吗?你心中无我,愿意舍小家而利国家,可泱泱权贵之族,有多少能有你这样的心胸和觉悟?你在本族内,又获得了多少真心的支持呢?” 楚岺均想起这些日子以来族人对自己改革的态度,不由得沉默。 乐朗言见他不言,便接着说:“既然如此,推行改革自然会遭到他们的全力阻挠。要寻得突破,必要抓住两点。” 楚岺均赶忙一揖:“朗言兄请说。” “其一,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争得昭王的全力支持。你改革明文定法,强化君主权威;此次改革中,他也是实质性的最大受益者。因此,一定要利用好这个最可靠的后盾。” “的确,主君在上,若能坚定支持改革施政,便能够强力推行下去。” “没错。其二,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改革不能过于刚直不懂变通,要虚实结合,适时收缩,使得各族一方面明白君王坚定意志,不得不让步,一方面也看到利益不均,纵使想要结党反扑,也难以达成一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