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 土地增值的数学之美-《造个系统做金融》


    第(2/3)页

    话音落下,灯光重新亮起。

    掌声比刚才更响。几位投资人主动起身,朝他点头示意。有人掏出手机开始拨号,显然是想立刻跟进合作事宜。

    陈帆微微颔首,却没有走下讲台。他需要确认一件事。

    投影虽已关闭,但系统仍在运行。后台数据显示,那串桌面敲击已被完整捕捉,波形图自动生成,并标记为高优先级待解析项。初步分析显示,三次触碰的时间间隔分别为0.3秒、0.4秒、0.2秒,构成一组精确序列。

    不是随机动作。

    他低头看了眼平板,系统提示:**“异常行为关联度比对中……正在匹配历史事件数据库”**。

    就在这时,政策专家站起身,将纸质材料整齐折好,塞进外套内袋。他没有看台上,也没有与其他股东交流,径直朝出口走去。

    脚步稳定,节奏如常。

    陈帆望着那个背影消失在门后,手指在平板边缘轻轻一划,命令传入技术组:“保留原始波形文件,切断外部访问权限。另开一条离线通道,送交建模组做独立解码。”

    他不能确定对方终端屏幕上的异常登录记录刚刚归档,陈帆的手指还停在回车键上。他没有起身,也没有叫人,只是盯着那串被标记为“已隔离”的IP地址看了两秒,随即调出系统主控界面。大屏左半区滚动着五道口地块的实时人流数据,右半区是财政拨款路径图谱,中间一条时间轴缓缓向前推进,标注着未来十年的土地估值曲线。

    这条线原本只延伸到五年后,今天凌晨三点,系统自动触发了模型迭代协议。预测周期从六十个月拉长至一百二十个月,算法权重重新分配,加入了人口净流入率、高校科研转化效率、初创企业存活周期三项新参数。结果出人意料——2013年之后,曲线开始近乎垂直上升。

    他站起身,拿起桌上的平板走出安全屋。走廊灯光平稳,脚步声在地砖上清晰可闻。工程部昨晚提交的设备验签日志已经同步进系统,摄像头固件问题暂时封堵,但真正的漏洞不在硬件,而在认知层面。有人想让他怀疑自己的判断,动摇对系统的信任。

    而此刻,最好的回应就是展示它不可撼动的逻辑。

    股东大会现场座无虚席。股东们翻看手中的电子报告,低声交谈。前排几位投资人眉头微皱,显然对近期接连出现的技术警报感到不安。他们更关心的是回报周期是否会被拉长,而不是什么“长期价值”。

    陈帆走上讲台,没有寒暄。他点开全息投影模块,一道淡蓝色光幕从桌面升起,三维地图浮现出来——五道口区域被高亮标出,周边高校以点阵形式环绕分布,每所院校上方浮现出近五年科技专利申报数量的动态柱状图。

    “我们过去用三年租金收益评估一块地的价值。”他的声音不高,但穿透力极强,“现在我要用十年产业增长来定义它的边界。”

    话音落下,三组数据流同时注入模型:北京户籍与非户籍人口迁移比例、海淀区高新技术企业年度注册增长率、地铁线路覆盖半径内写字楼空置率。地理热力图随之刷新,颜色由黄转红,最终在五道口核心圈层凝成一片深紫。

    “这不是地产项目。”他说,“这是下一个十年的创新枢纽。”

    全息影像切换,虚拟园区拔地而起。智能交通系统自动调度车辆分流,AI招商平台根据企业类型匹配空间资源,能源供给模块显示太阳能板覆盖率逐年提升,第九年起稳定维持在九成以上。时间轴滑动至2013年,土地估值曲线陡然跃升,像一把刀劈开平缓的山坡。

    台下有人抬头,目光从屏幕移向陈帆。

    “我知道你们在想什么。”他继续说,“政策变一个字,市场就可能崩盘。但请看这个——”他调出一组对比图,横轴是过去二十年重大基建决策发布时间,纵轴是技术型企业入驻密度变化,“每一次规划落地前半年,企业注册量都会提前反应。不是文件驱动趋势,是趋势催生文件。”

    掌声开始零星响起,随后连成一片。

    陈帆没有笑,也没有致谢。他知道,真正难缠的质疑从来不来自台面之上。

    他余光扫过会场后排。那个男人坐在角落,穿着一件旧式夹克,手里拿着纸质材料,和其他人清一色的平板电脑格格不入。是政策专家。自从第一次深夜来电后,这还是陈帆第二次见到他本人。

    就在他关闭投影的瞬间,对方右手抬起,在桌沿轻轻敲击。

    一下,停顿;两下,短促;接着又是三下,节奏分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