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 12倍的终局杠杆-《造个系统做金融》
第(2/3)页
“运行模拟。”他说,“假设这家基金十分钟内无法补充保证金,触发强制平仓。”
系统开始计算。
三分钟后,三维可视化图谱缓缓展开。以爆仓基金为核心,十二条主干路径向外辐射,颜色由黄转红,延伸至纽约、伦敦、苏黎世三大金融中心。每一个连接点代表一家直接关联机构,部分节点闪烁着橙色警示灯,显示其自身杠杆率也接近极限。
李航放大其中一条路径。画面聚焦到一家瑞士私人银行旗下的结构性产品部门,该部门持有大量与该基金挂钩的总收益互换合约。一旦对方违约,不仅面临本金损失,还需立即向下游客户赔付浮动收益缺口。
“他们会抽流动性。”他说,“而且动作会很快。”
另一条路径指向德国某国有银行的离岸子公司,该公司通过CDS信用违约互换为该基金提供隐性担保。若违约事件成立,将触发自动赔付机制,预计首日需支付逾八亿美元现金。
“这不是单一机构崩溃。”周婷低声说,“是清算网络里的定时装置。”
陈帆看着那张蔓延开来的红色的网络,手指在桌面上缓慢移动,像是在丈量某种不可见的距离。他知道,真正的危险从来不在表面。一个1:12的杠杆本身不会摧毁市场,但它能撕开一道口子,让早已积压的风险找到出口。
“把这份传染效应图存进核心档案。”他终于开口,“同步加密备份,禁止外传。”
周婷执行指令,同时切换至内部通信频道,准备将初步发现录入风控日志。她的手指悬在确认键上方,忽然察觉到什么。
“等等。”她拉回数据流面板,“他们在最后一分钟又动了。”
所有人目光集中过去。
时间倒退三十秒,那家基金的主操作终端发送了一条加密指令,内容未明,但目的地并非交易系统,而是一个位于卢森堡的托管信托平台。该平台通常用于资产隔离与遗产安排,极少参与日内交易决策。
“这不是交易指令。”李航分析传输协议,“更像是权限移交或文件封存。”
“死前留遗书?”周婷问。
“或者是设定某种条件触发机制。”陈帆盯着那个接收端编号,“查一下这个信托平台的历史合作方,有没有出现过类似场景。”
李航立刻调取资料库。几分钟后,他神色微变:“找到了。2006年,一家英国对冲基金破产前六小时,也曾向同一个平台发送过加密包。三个月后,那份文件被激活,释放出一批关于内部交易的证据,导致两家投行被重罚。”
“这不是结束。”陈帆缓缓说,“是另一种开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