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开科取士-《贪狼邪僧》
第(2/3)页
总体而言,基本精神是进士重诗赋,明经重帖经、墨义。帖经与墨义,只要熟读经传和注释就可中试,诗赋则需要具有文学才能。
进士科得第很难,所以当时流传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值得一提的是大周皇朝的开科取士,不仅看考试成绩,还要有各名人士的推荐。因此,考生纷纷奔走于公卿门下,向他们投献自己的代表作,叫投卷。
向礼部投的叫公卷,向达官贵人投的叫行卷。
投卷确实使有才能的人显露头角,如诗人白居易向顾况投诗《赋得原上草》受到老诗人的极力称赞。
但是弄虚作假,欺世盗名的也不乏其人。
这一点,丁二少表示丝毫不担心,毕竟自己有吴丹青吾老哥,吴老哥在太学院可是泰斗级别的人物。
只是打声招呼的事情,更何况,真以为他在长安这么长时间,作的那些诗词佳作是白作的?
其实只需要吴老兄打声招呼,大不了送几副墨宝,完全可以把他的孙子安排进去,但是他这种一板一眼的人物,是不屑于干那种事情的。
当然,他孙子也不在意这个,吴毫又不是迂腐文人,对功名利禄也不殷切;有一种少年豪气,总想着自己闯荡一番大事业。
等等,
嘶~
他不会和落第后的黄巢搅和在一起,干一番起义造反的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吧?
够尿性,
如果真是这样,估计会被打断他的狗腿。
不过考场上确实是众生百态:
有人奋笔疾书、手中的毛笔嗖嗖嗖,有人只拍脑袋,卷子上那是一字未写,而有人则是一边皱眉思索,一边缓缓研磨…………
“啥,啥,这都是啥?”
吴毫写着写着,都想撕了卷子,大喝一声,老子不考了,在众人“艳羡”的目光中,潇洒如风地离开。
但那是不可能的,爷爷会打断他的狗腿,吴丹青也知道自己的孙子已经“江郎才尽”,之所以逼他一直考。
主要还是为了磨磨他那急躁的性子,从他选择《金鲤行波图》和《鱼龙百变决》就能看出来,他可不是一个耐得住性子和寂寞之人。
然而,好像起了反作用。
黄巢是越写越心凉,他是抱着“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心理来的,可惜,现实狠狠地打了他一巴掌,幻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信手拈来的也不是没有,比如温八叉和丁五步,只见那笔走龙蛇之间,卷子上遍布着行云流水的黑字。
丁五步?
怎能听着这么的怪异?
五步?
怎能一听就联想到五步蛇,人家曹植的七步成诗,听着怎能就那么的高端大气上档次,自己这听着虽然比他少了两步,但五步蛇和七步成诗能比吗?
很快地,就来到了最后的诗词歌赋上面了,这相当于那种最后的大题,前面不过是选择题、填空题、应用题之类的。
“该抄哪个最好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