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2章 大佬的盛宴(上)-《北朝求生实录》


    第(2/3)页

    很显然,娄昭君是完全不待见杨愔的。

    作为亲女婿,杨愔在娄昭君那边却是说不上话。

    可是燕子献不一样,他在娄昭君那边说得上话,又被高洋所信任(只是信任而已,并不倚重)。

    此人在北齐朝政背后起到的作用,只怕还在杨愔之上。

    而当高洋死了以后,燕子献的作用迅速降低,日益的边缘化,想想也知道,对方心中是很有些不甘的。

    只不过形势比人强,燕子献拿高伯逸没有办法而已。他又不是高氏一族的死忠,自然不会跟着高孝珩他们那帮人陪葬。

    同时他也跟高伯逸和高伯逸麾下党羽没什么往来,不是一路人。所以现在的地位越发尴尬。

    在外面打了半年的仗,高伯逸都差点不记得邺城有这么一号人物了,没想到今日对方会第一个跳出来。

    怎么说呢,稍微有脑子的人都知道,燕子献是在胡搅蛮缠。

    但是,很多人心里却十分期待,希望王琳和独孤信,受到的封赏少一些,最好是跟燕子献建议的那样,不管三七二十一,缓缓再说。

    饼就那么大,吃的人多了,每个人吃到嘴里的就少了,这是个很直观的数学题。

    “楚王,燕侍中的话,你怎么看?”

    幕帘后面的李祖娥问道,声音波澜不惊,跟往日没有任何差别。

    “太后,微臣想问燕侍中几个问题,不会耽误很多时间的。”

    高伯逸从容的转过身,对着燕子献行了一礼。而燕子献见到高伯逸如此客气,也恭恭敬敬的给他行了一礼,非常正式。

    朝堂上的交锋,不是街角的斗殴,看谁力气大,更不是路边的吵嚷,看谁嗓门更大。

    这里是一个“讲理”的地方,却又不是完全靠“道理”,当一个人明白这里的游戏规则时,却已然深入其中,再也无法脱离。

    “燕侍中,我问你,齐国的存在,是要偏安一隅的混下去,还是在陛下和太后的带领下,横扫六合,席卷天下,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高伯逸微微昂着头,毫不示弱的跟燕子献对视,不怒自威。

    这个问题问得很深刻,也很尖锐。他直接指出了一个任何人都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你是为了什么而活着?

    你是想浑浑噩噩的过一辈子,还是想轰轰烈烈的干一番大事?

    如果在别的地方,燕子献可以很轻松的怼回去:你管老子想做什么?老子就是想当咸鱼,那些国家大事,你们这些野心家操心就行了。

    可是在太极殿这样的庄重场合,他却完全不能这样回答。

    如果说了,不仅会被史书记录下来遗臭万年,还会成为邺城乃至齐国各个阶层的笑柄。

    连几百年前的苻坚都知道“六合归一,天下一统”,莫非你还不如一个古人?

    嗯,还是个胡人!

    燕子献这样一开口,估计立马就会有很多人站出来跟他划清界限。

    你自己想当咸鱼可以,但是不要在大庭广众下说出来,更不要代表别人!

    “微臣不是那个意思,微臣只是说……”

    燕子献顾左右而言他,却听到高伯逸平静而坚定的问道:“燕侍中,你不要说远了,我就是想问你,齐国是要混下去偏安一隅,还是要在陛下和太后的带领下统一天下。

    你是要我们学当年的晋国(东晋)一样偏安,还是要学秦始皇一样,结束乱世?”

    高伯逸目光灼灼的看着燕子献问道,他那咄咄逼人的态度,令后者无法回避!

    “我们当然不能学晋国一样混日子。”

    燕子献言不由衷的说道。

    高伯逸微微点头道:“你看,我跟你之间,还是很有共识的。”

    他转过身,拱手对着前方幕帘后面的李祖娥行礼,继续说道:“太后,燕侍中亦是赞同在下的看法。所谓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

    朝堂诸公,能站在这里参政议政,一方面,我们比普通人能力大,他们在地里刨食就行了,不需要想太多的事情。

    可是我们却不行,我们站在了这里,就不能一直混下去。国家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乱世之中,你不想着天下一统,不去努力,那么,迟早会成为他国的垫脚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