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8章 政治嗅觉-《北朝求生实录》


    第(2/3)页

    而现在高润下狱,荥阳郑氏却没有来求崔季舒……这有些耐人寻味啊。

    “遵彦,此事颇为不同寻常,郑氏的人有没有找过你?”

    崔季舒平日里总是笑眯眯的样子,现在看起来却无比严肃。

    杨愔摇摇头,这段时间一直在忙着盖章,很多新政要颁布下去。高伯逸这厮虽然出征在外,政令却没有闲着,很多构想都通过公文的形式送到尚书府。

    然后杨愔将其细化“过滤”之后,将其中一些比较好实行的,直接做成政府公文颁布下去。剩下一些不好实行的,则是整理归类,等高伯逸回来以后再开朝会解决。

    这种模式奇怪么?

    其实一点都不奇怪。

    因为高欢以前就是这么做的啊!

    高欢从前在霸府纠集了一帮能干的文人,陈元康、杨愔、崔季舒乃至祖珽等人,都是霸府文官团里的骨干。

    他们这些人出主意,然后做成政令下发到邺城的官僚机构。

    也就是杨愔现在呆的地方,然后尚书府将霸府的政令(往往就几句话)细化成具体的条令,然后在东魏全国范围内实行。

    要不高欢哪里来钱粮打仗啊!

    不要小看这个官僚机构,没这个机构存在,一个国家的正常运转,还真要出大问题。

    只不过,以前杨愔是在霸府里出主意的,现在倒是成了细化政令的官员。权力变小了不说,工作量还大了不知道多少倍。

    真是让人情何以堪!

    以前在霸府的时候,陈元康和祖珽等人分分钟就能完成政务工作,然后几个人约好了到处去浪,喝酒,赌钱,勾搭良家妇女,除了杀人放火不做外,其他的坏事都做绝了!

    想想还真是让人唏嘘感慨,也不过是十多年前的事情罢了。

    杨愔长叹一声,对崔季舒说道:“鱼赞在邺城横行无忌,没有他不敢做的事情,依我之见,高都督大概是想让他干脏活,此人以后定然会不得好死。”

    酷吏之流,历朝历代都不乏其人。前有张汤,后有来俊臣,小小一个鱼赞,确实是没什么好说的。

    杨愔虽然很不齿鱼赞的为人,但是他却也知道,在完全失去利用价值以前,高伯逸是不会放弃这把“快刀”的。

    鱼赞在邺城毫无根基,又把高氏一族跟河北世家得罪了个遍,对于高伯逸来说,这样的“夜壶”还挺不好找的。

    “那个……此事你不必关注了。既然郑氏没有来人,那多半说明,他们已经放弃了冯翊太妃(高欢没有称帝)跟冯翊郡王。”

    高润在高欢子嗣中,算是劣迹比较少的,这也跟他老母郑大车严格管教有关。杨愔心中暗暗揣摩,郑氏一族,对高润不闻不问,显然是因为高伯逸现在处于绝对优势。

    翻云覆雨不在话下。

    高润此人,已经由“财富”变成了“累赘”,被郑氏一族嫌弃乃是必然。就算没有这次的劫难,估计荥阳郑氏也会跟郑大车和高润做实质上的切割。

    比如说,从族谱上划掉郑大车的名字,等等。

    这样的事情,在世家大族里乃是常事。正所谓:越是上流社会,做事越是下流!世家不仅对别人够狠,对自己人,也是一样。

    该舍弃的时候,毫不留情!

    看到杨愔如此表态,崔季舒也是微微点头,心有戚戚。今日是高润,焉知明日不是他跟杨愔?这世道说不准的。

    “对了,高润所犯何事?”

    杨愔疑惑的问道。

    要抓人抄家,总要有个由头吧。高润怎么说也是郡王,哪怕高氏皇族失势了,瘦死骆驼比马大,也不是一个小小鱼赞可以随意拿捏的。

    “据说,是高润府上家奴,去内务司告发高润,说是高润跟高演勾结谋反,证据确凿。

    现在下狱大概是等高都督回来定夺。”

    “不过,鱼赞心黑手狠,高润却未必能活着等到高都督回来。”

    崔季舒不动声色的说道。

    他这倒是说了句实话。

    鱼赞是什么人?这厮胆子大到没边,高伯逸想做又不方便做的事情,他做起来百无禁忌,地地道道的一个狠人。

    鱼赞先杀人,等高伯逸回来,再假惺惺的做好人,来安抚各方势力。面子他拿了,里子他也拿了,当真是打的好算盘。

    等鱼赞得罪的人足够多了,再把此人杀了祭天,那些人的怨气,也就消散了,所有的感激,都会给高伯逸!

    什么叫得了便宜还卖乖,这就是了。

    杨愔和崔季舒对视一眼,二人相视无言。

    时代变得太快,高欢来了,高洋来了,现在他们的时代结束了,高氏一族,似乎要从舞台上下来,区别仅仅在于走下来还是滚下来!

    “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