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3章 人心向背(下)-《北朝求生实录》


    第(2/3)页

    这是一个矛盾的“谬论”。

    “瓦罐总是井上摔,将军难免阵上亡。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没有什么好说的,刀口舔血而已。”

    高伯逸淡然说道。

    听到这话,王琳微微有些愣神。他想起自己身边曾经跟随了许多兄弟,每一个人的名字他都叫得出来。然而这些人一个个的死去,或早或晚,每一次战斗,都会少那么几个人。

    他在感慨世事无常的同时,也渐渐不再如原来一样,去记身边每个兄弟到底叫什么名字。现在记得越清楚,到时候心就会越痛。

    “兄长既然已经想明白,那么我们回襄阳城去,说一下移镇淮南的细节吧。亲兄弟明算账,兄长有什么要求,都可以提,我们开诚布公的谈。”

    “如此也好。”

    看了看破败的樊城,王琳也确实感觉这里不是个谈事情的地方。

    ……

    入夜,襄阳城内王琳府邸的书房里,高伯逸和王琳依然在商讨移镇淮南的细节,而长史陆纳,则一条一条的记录。

    他身边的桌案上,乃是厚厚一叠纸,上面全是记录着的细节。

    “淮南很大,扬州太靠近前线。而且大军前置,会让陈国警觉,增加前线压力,因此,我不会将你们安置在扬州。

    扬州也不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

    高伯逸沉声说道。

    这跟之前的约定有些不一样,不过倒也不是什么原则性的大问题。事实上,王琳的打算,本身就没有想把大军安置在扬州。

    “那贤弟觉得哪里好?”

    王琳低声问道。

    “寿春,除了这里以外,没有更合适的了。”

    寿春乃是淮南重镇,而且自三国时期以来,就是淮南最核心的城池,没有之一。高伯逸说让王琳以寿春为基地,倒也不是故意刁难。

    “如此,甚好。”

    王琳对着陆纳做了个手势,示意他赶紧记录下来。

    之前两人谈的,都是些“小问题”。比如说大军班师回朝之后,行军路线如何啊。还要在邺城外参加“军演”,到底是个什么章程啊之类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