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1章 改革的春风(完)-《北朝求生实录》
第(2/3)页
而且,扬州及周边富庶,那边的人,习惯用钱解决问题,包括服徭役,商业头脑普遍发达,不喜欢种地。
北齐国内对于农耕,则是强制性的,不是你想不耕田,就可以不耕田的。所以在那里出现了一种“租田”的业务,也就是农户把田租给佃户种,然后把徭役也摊派给他们,引起了很多不必要的社会矛盾。
这些问题,其实那些大世家也看到了,只是他们根本不想管!
为什么呢,因为那边发财实在是太爽了啊!赚钱赚到手软,根本停不下来。反正扬州是谁都吃不下的,吃下就是众矢之的。
那么大家干脆就睁只眼闭只眼咯?
某些“小事”,只要不耽误赚钱,那就随他们去吧。
所以当高伯逸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包括杨愔在内,众多文官都是一脸尴尬。
“嗯,楚王言之有理,哀家也是有所耳闻。”
李祖娥煞有介事的说道。
她一个深宫中的女人知道个啥的淮南和扬州啊,还不是高伯逸昨夜在床上跟她说的,今日会发生什么事,两人早就商量好了。
这两人一唱一和,杨愔想插嘴都不知道要从什么地方说起。
“扬州啊,商贾之气太浓了,长此以往,淮南之人都只知道商贾,不知道国家与朝廷,这样是不行的。我们是为朝廷办事的,不是为那些商贾,还有他们背后的人办事的。
而且啊,淮南军备废弛,本王这里得到的消息,可谓是触目惊心啊,诸位,你们要不要看看?”
高伯逸从袖口里拿出一叠纸,一边走,一边在众大臣面前摇晃,态度十分嚣张。这里居然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反驳他。
差不多每个人都从扬州那边得到过各种各样的好处,拿人手短,又怎么会说坏话呢?淮南的都督都干不长,大部分都是捞一票后就被调走了,来的人,又跟前任一样,继续捞。
当然,长江对岸也是一回事,这种事情南陈皇帝陈蒨想管也管不了。
“诸位爱卿,你们有什么看法呢?”
李祖娥不经意问了一句,此时高伯逸已经将那一叠纸,交给了李祖娥身边的小太监。
“太后,高大都督应该已经有了定案,不如让他先说说看,淮南的事情,要怎么处理为好。”
杨愔上前一步,面不改色的问了一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