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杨愔疑惑的问道。 其实这件事已经不会有什么改变了,不过问一下还是很必要的。独孤信对于高伯逸来说是熟悉的势力,然而对于邺城的诸位大佬来说,此人除了名声在外之外,就没有别的什么了。 如今让这样一个人入邺城,还有他麾下不在北齐建制中的军队蹲在濮阳……老实说还让人挺有压力的。 联想到上次高伯逸在大庄严寺兜售“战争债券”被世家冷落,杨愔瞬间明白了,对方这一手借力打力,真是用得好啊。 独孤信是用来限制北方世家的利器,北方世家又何尝不是压制独孤信的砝码呢?高伯逸这一手平衡,简直是帝王级别的胜负手。 一锤子就把那些蠢蠢欲动的北方世家搞熄火了。 “楚王,你怎么说?” 幕帘后面的李祖娥轻声问道。 “太后,有句话叫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还有句话叫千金买骨。 如今游离于齐国与周国之间的势力,除了独孤信外,还有襄阳的王琳,随县的侯瑱,江州的各大土酋。 如果我们能处理好独孤信的问题,那就是取信于天下,告诉世人,我们齐国容得下任何真心投靠的人。 这样对将来一统天下,有着莫大的好处。如今独孤信提出要献地入邺城,我们为什么不答应?如果这样都畏首畏尾的,此等胸怀,又如何接纳天下英豪?” 不得不说,高伯逸的话非常有道理,堂堂正正,不带有任何阴谋与诡谲。我们就是要有大胸怀和大气魄,去迎接天下所有的人才。 只有这样,才能结束乱世,再造盛世。这番话如同暮鼓晨钟,震慑人心,无论是谁都没办法站出来反驳。 期间的猫腻大家也都看得明白,很显然,独孤信虽然不是听从于高伯逸,但绝对属于关系很亲密的“盟友”。 “如此也好,那楚王你来安排这一切吧。众爱卿还有什么要说的吗?没有就这么定了。” 李祖娥等了半天,无人吭声,于是宣布退朝。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