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把北周打死确实心里舒服了,然而突厥人不事生产,他们站不住关中啊,迟早还是要回草原的。他们一走,这地盘相当于直接送给北齐了! 突厥人靠着在西域收税,弥补不能种田的损失,这条商路断了,他们的损失相当大,肯定是比北周那边要难受,这就是宇文宪的基本判断。 所以突厥人应该也会制造摩擦,但会通过一个关键性的战斗,让周国这边妥协。宇文宪觉得,断粮道,等着宇文邕(他们自认为宇文邕在军中)来求和,应该就是既定选项。 推己及人,宇文宪觉得突厥人绝不会在第一波就下死手!因为他们还没有摸透运粮的规律,而且通常来说,第一次运输粮草,都会十分谨慎。 不仅有人接应,而且护送的队伍,阵容也会比较强大。 突厥人不可能在没有研究其中规律与破绽的情况下,就冒然出手。 战场之上,透明的那些信息,往往都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胜负手有时候是需要下赌注的! “回去吧,没什么可看的了,明日出征,你们今天早点休息。” 宇文宪说话的语气,让这两个亲兵想起了以前的宇文泰!说话的表情和神态真是太像了。 但他能像宇文泰那样化腐朽为神奇,在战场上建功立业么? …… “高孝琬作为宗室,不想着报效国家,反而把心思都在谋刺嫡亲叔叔身上!平日里劣迹斑斑,罪无可赦。 我作为大理寺卿,在此宣布,剥夺高孝琬河间王身份,贬为庶民,逐出宗室。考虑到他已经入土为安,就不将其迁出祖坟了,不过墓碑上的字要划掉!只能以无主墓碑示人。” 毕云义面无表情的宣判,引得大理寺衙门外面看戏的民众一阵阵的骚动! 俗话说“盖棺定论”,中国人的传统,人死为大,哪怕十恶不赦,一般也不会去追究死人的责任了。 然而这次不一样,高孝琬死了,某些人依然不放过他,依然要对他进行“审判”,这其中的味道,很值得揣摩揣摩。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