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6章 坟头蹦迪(4)-《北朝求生实录》
第(2/3)页
他们说的事情,是今日刚刚出的政令,今日起就要开始实行,明日起就要到各家各户去“抽查”。政令的内容也很简单:除非是超过了五年的鸡鸭,否则不许杀,更不许吃!
长安城和长安郊区,都要遵守这个禁令,而且所有的鸡鸭,都要“登记编号”,以供朝廷“征调”。
当然,征调是会给钱的,但你却没有拒绝的资格。
如此荒谬的政令,居然是出自杨坚之手,而且他还身体力行,将家中各个庄子里的鸡鸭都献出来,当真是拼了老命!
北周朝廷如此动作,让很多有心人都浮想联翩,最先想到的,就是朝廷很可能会对北齐用兵了!
家禽,乃是军队补给的重要物品,也是主要肉食来源之一。
历史上陈霸先杀王僧辩之后,面对北齐的绞杀,险些翻车。多亏关键时刻,陈蒨带了一批稻米跟鸭子送去补给,陈霸先命令用荷叶包饭,配上几块鸭肉,让士卒们饱餐一顿,趁着这股气势,一举将北齐大军击溃。
你能说那些鸭子没发挥作用么?
只不过,光是这个原因,似乎又有些说不过去。北周军队的军粮,主要还是以小米和豆类为主,而且从这几百年的趋势看,小麦在关中粮食的比例,越来越大了。
之所以尽量控制不进入军粮的范畴,是因为和小米比起来,小麦不是很顶饿,而且蛋白质的含量也比前者低一些。
而豆类可以喂马,也可以当主粮吃,所以一直在军粮储备中占有一席之地。
鸡鸭之类的肉食,要排在这些后面了。朝廷既然要打仗,不可能光对鸡鸭做限制,而主粮这块却一点动静都没有。
……
“大人,陛下传召您速去皇宫。”
书房里,正在写策论的杨坚,抬头便看到宇文邕的贴身太监站在自己面前,然后安静的看着他书写,一句废话都不说。
“陛下可是说了有什么事?”
杨坚疑惑的问道。
没道理啊,宇文邕昨日才跟自己商议了将鸡鸭登记造册,到时候集中使用扑灭蝗灾的策略,为什么今日就将自己叫入皇宫?
杨坚知道,宇文邕绝非朝令夕改的人,他的政治素养非常高,自然也明白商鞅“城门立木”的典故,朝令夕改,乃是亡国之道。
哪怕国家施暴政,也比朝令夕改要强得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