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4章 天保九年春(完)-《北朝求生实录》
第(3/3)页
冬天过去,天保九年春,就这样悄无声息的走来了。
今年北齐最大的变化,莫过于修养生息,减少徭役了。除了继续修缮和开拓河道外,北齐朝廷今年格外的安静,就连征发民夫去修长城这样的大事,也暂时停了下来,像是在为什么做准备一样。
不过邺城乃至朝廷中枢,变化却是大得惊人。
才两岁多的皇子高潜,在众多朝臣的注视下被册封为太子,这件牵挂人心,自从高殷死后就令人躁动不安的悬念,如今终于落地了。
很显然,在全面倒向晋阳鲜卑,跟与北方汉人世家合作之间,高洋再次给出了答案,那便是继续走平衡的道路,让二者互相牵制。
诸多示好,也得到了以河北汉人世家为首的势力的首肯与回应,最明显的就是,对于邺城方面提出建立“鹰扬府”,负责招募和训练士兵的事情,他们给与了默认与有限度的配合。
这让高伯逸提出的“五军都督府”政策的推进速度快了许多,毕竟北齐境内的无主之地数量还是很多的。
汉人世家们本着“放在那里也好”的方针,宁可用大量人力在已经开垦的田地里精耕细作,也不肯开辟新田,这跟房地产大佬的某些行为有些相似。
现在被朝廷征用,他们亦是无话可说。能说什么呢?难道推翻邺城的势力,然后去跟娄昭君谈理想谈人生?
权力的分配与制衡就是这样,充满了妥协与利益交换,再低冲突与低内耗的情况下,分完蛋糕。
邺城中枢,静悄悄的建立起一文一武两个人员都不齐整的衙门。
文的那个叫“枢密院”。
武的那个叫“五军都督府”。
北齐的禁军在打散清洗之后,又开始了新一轮的重组。
为什么说是新一轮呢?因为自从北齐建立以来,就已经经过两轮重组了,效果都不太理想。禁军依旧没有成为“国家军队”,反而像是个人的私军,特别是晋阳鲜卑,他们的军队和组织编制,带着浓厚的部落色彩。
对于高伯逸来说,似乎一切都在高速行进的路上。只不过,并非所有的事情都是那样完美……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