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5章 伴君如伴虎-《北朝求生实录》


    第(2/3)页

    然而,这里有一个前提,那便是隋炀帝杨广,还有唐代初期中期的历代君主,都不遗余力的修建通往幽州的运河,使得南北物资人员往来便捷,才有这样的结果。

    而如今的幽州,是远远达不到这样的程度,更是以一个军事重镇的姿态屹立在国家的最北方!

    “陛下,幽州的商贾,来任城贩卖特产,如皮毛等物,走陆路耗时太久,人力物力浪费太多,商路不畅。

    而河泊司的仓储中那些南方来的丝绸茶叶等物,也难以通过水路到达幽州地区,长此以往,河泊司只能发挥一半的功效。微臣多次想写奏折,开通往幽州的运河,也因为各种原因搁置。

    如今陛下在这里,微臣索性就说一说了。”

    不得不说,高洋把高浟安置在东河泊司这样的地方,还是合适的。这几年,对方也是兢兢业业的做事,为喜欢大手大脚的高洋提供了不少资财来挥霍。要是没有任城和扬州的河泊司输血,邺城里大兴土木的高洋早就破产了!

    “运河这种事情,朕不懂,也没心思去修。九合,不如这样,以后修通往幽州的运河,就靠你了,你跟彭城王,要精诚合作哦。回邺城以后跟杨愔商量一下,写个奏折给朕。

    其他的细节,朕就不过问了。”

    高洋大手一挥,将硕大无比的锅甩到高伯逸身上。

    “陛下,微臣现在只负责一部分军务,修运河实在不是微臣擅长啊。”

    高伯逸苦着脸说道。

    修大运河,那也是有技巧的,有的河段现在能修,有的现在不能修。比如说,通往幽州的这一段,就真的不能修,因为工程量实在是太大了。

    而扬州到淮水,淮水到汴梁这一段,却是可以修的,而且效果立竿见影,可以说将来一统天下之后,为了南北经济文化联系更加紧密,这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到幽州那一段,还是留给子孙,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情吧。

    “修运河,那起码也是十几万人的事情。一个文臣怎么能做得好?此事无须多言。”

    “喏,等回邺城以后,微臣一定上一道奏折,详细阐述此事利弊,规划好各方面,不负陛下所托。”

    高伯逸拱手说道。哪怕心里有愿意,也没有必要跟高洋硬着来,没意义。

    “行了,九合,你送彭城王回任城吧,朕乏了要休息了。”

    高洋摆摆手,像是驱赶苍蝇一样,将二人赶走。

    ……

    “刚才,陛下已有杀我之心。我若是不说修幽州运河的事情,只怕此时已经是人头落地了,唉!”

    回任城的路上,高浟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在灯笼下,那张略有些黝黑的脸,显得更黑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