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引而不发跃如也-《北朝求生实录》
第(2/3)页
高洋笑眯眯的看着祖珽。
这种任务,乃是不能拒绝的死命令。别看高洋笑眯眯的,这时候谁敢炸毛,以后绝对会被他搞死。祖珽聪明绝顶,自然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祖珽连忙起身,行礼说道:“陛下,微臣这就去取文房四宝。”
“不必了,朕说,怎么写,你等会自己斟酌,写好了拿给朕看就行了。”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高伯逸和祖珽两人都跪下聆听,半点不敬都不敢表露出来。
“朕此番泰山封天,聆听上天教诲,有所感悟。天下未定,朕想禅地,也是无能为力,此番病倒,乃是上天示警。”
高洋给自己找了个完美的借口。
当然,中国人说话的习惯,一般重要的话,都是后面说,前面的都是开胃菜。
“遵循上天之意,朕封嫡子高潜为太子,待朕百年之后,继承大统!封禁军都督高伯逸为京畿大都督,总揽邺城兵马调动。
封祖珽为中书舍人,太子少师,负责在朕身边行走,教导太子。封段韶为并省领军都督,总揽晋阳兵权,抵御周国兵马。
其余安排,待朕回邺城之后再行定夺。”
咚的一声,悬在心头很久的石头,终于落地了,这一刻,高伯逸几乎要喜极而泣。
“陛下,如此重大的任命,难道不等回邺城以后再颁布吗?”
祖珽问了一个拷问灵魂的问题。
现在这么大鸣大放的封赏,而且外面传高洋死了还有模有样的,难道不怕别人怀疑是高伯逸和祖珽二人在矫诏?
这简直就是北齐的始皇东巡事件,高伯逸和祖珽就是当代的李斯和赵高啊!
而且更过分的是,胡亥怎么说也是个大人了,而高潜还是个不到两岁的孩子!可以想象,这份诏书送到杨愔那边,让天下人都知道,只怕……要炸锅啊!
“是不是朕现在在养病,所以朕所说的话,你就可以不听了呢?
或者是朕给你封的官太小,你真想弄个宰辅当当?”
高洋似笑非笑的看着祖珽问道。
“微臣不敢……一切谨遵陛下旨意。”
祖珽磕头如捣蒜。倒是高伯逸一本正经伏在地上不起来。
“都给朕滚,此事已经定了,无须多言。明日大军开拔,南下去济州任城。东河泊司开了这么久,朕还没好好去看一眼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