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 昆阳煮酒(上)-《北朝求生实录》


    第(1/3)页

    第566章  昆阳煮酒(上)

    高伯逸派人在昆河上架起了一座浮桥,仅仅能够两人并排通过。这条河并不宽,长度也不够长,因此并没有航运,仅有一些零星的渔船在打渔。

    总而言之,该浮桥对当地的民生影响并不大,建好了以后也没引起什么波澜。

    除了独孤信以外。

    南阳地区的周军,经过“整编”之后,又吸纳了当地豪强大姓参军,已经扩充到三万多人。南阳地区豪强众多,又是势力强劲的所谓“大姓”。

    这些人可是不能小觑的,当初刘秀就是靠着南阳本地豪强大姓的鼎力相助,而夺取了天下。

    比如说南阳邓氏,东汉显赫一时,其中刘秀麾下邓禹,此人最具代表性。

    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今河南省新野)人,“云台二十八将”之首。

    史书上说“自邓氏中兴后累世宠贵,凡侯29人,公2人,大将军以下13人,中二千石14人,列校22人,州牧郡守48人,其余侍中、将、大夫、郎、谒者不可胜数。”

    后世子孙有中邓训、邓骘、邓绥、邓猛等显赫人物,底蕴不可小觑。

    再比如说南阳阴氏,东汉典型的外戚家族,出了赫赫有名的阴丽华。

    再比如说南阳白氏,也是南阳大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战国时期白起的后人,就曾在这里定居,生息繁衍。就连南阳地区的母亲河白水,也是因此得名。

    根据《故延州安塞军防御使检校左仆射南阳白公府君墓志并序》:

    定难军节度判官检校尚书库部郎中兼侍御史赐紫金鱼袋李潜述。公讳敬立,字□(资料上字库没有),秦将军武安君起之后。

    武安君将秦军,破楚于鄢郢,退军筑守于南阳,因而号其水为白水,始称贯于南阳。

    更有唐代白居易就出自南阳白氏。

    有如此多的大姓,如果放任不管,绝对会是个庞大的隐患。

    因此独孤信利用当年在新野县的人脉(早年他曾经在新野当地方官,跟韦孝宽一起,被人称为南阳双壁,颇有人望),劝服了一大批本地大户子弟从军。

    并提拔本地汉人世家子弟为官,迅速稳定了局面。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