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谁是熊孩子-《北朝求生实录》
第(2/3)页
幕府是什么制度,一言难尽,不同朝代意义也不一样,到南北朝至隋唐发展到巅峰,之后的朝代又变得可有可无。
总的说来,就是大将要出征了,给出征的主帅在前线可以组建自身班底的权力。幕府是可以任命临时官职,招募随员,而临时设立的组织,在战后撤销。
顺便值得一提的是,战争也可能只是一个借口,说白了就是小朝廷。
曾经组建过幕府的人里面出过很多权臣,甚至后来造反成功的,比如东晋桓温,东晋刘裕,东魏高欢,西魏宇文泰,北周杨坚,唐朝李二陛下等等(天策上将府就是幕府)。
幕府牛逼了,直接成为霸府,比朝廷中枢还厉害!
但也有很多统帅战后直接交权,解散幕府,没惹出什么事情来的。
比如东晋谢玄,比如北齐高岳,比如北周韦孝宽;再比如隋初杨素,唐初李孝恭等等,解散幕府后无官一身轻,啥风浪也弄不出来。
所以高洋让高伯逸建荆襄幕府,这是一件足以震撼中枢的大事!但是,这里面有个不能忽视的问题!
很多好事,坏就坏在“但是”上面。高伯逸面临的问题,就在于,北齐只是占据了荆襄东北部很少的范围(武汉,红安,麻城等地),其他绝大部分领土,都在西魏和四分五裂的梁国手里。
也就是说,高伯逸这个荆襄幕府大都督,基本上处于“有名无实”的状态。高洋给他画了一个大饼,能拿下来,那才叫真正的幕府。
拿不下来,也就能统领身边三千禁军而已,跟之前的“招讨使”,没什么区别。
也就是说高洋给了他很大的权,却又相当于什么也没给!用脚指头想也知道,郢州附近的南司州,罗州等地的镇军,一来不熟悉,二来协调麻烦,最多敲敲边鼓而已,支援点粮草而已,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卵用!
想到这里,高伯逸心中堵得不行,之前的兴奋也一扫而空,淡然的坐到书案前,跟阳休之对坐。
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甘酿咧!
“贤弟,我知道你有想法,但是凡事都是事在人为,若是准备万全,恐怕组建幕府的就不是你高伯逸,而是太子高殷了。”
阳休之苦口婆心的劝道。
如果一切都准备妥当,不排除高洋让某位大将带高殷来刷刷战绩,镀镀金。但这种机会能让高伯逸染指么?
不存在的!
“有阳休之大哥帮我,可谓是如虎添翼了。”高伯逸点点头,不去纠结那些堵心的事情。
阳休之摸了摸长美须,端起酒杯就给高伯逸敬酒,两人都是一饮而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