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送出的拨浪鼓-《忘川典当行》
第(2/3)页
"那是我姐,"张阿婆顺着她的视线看过去,"小月的亲闺女,也就是小宝的姑姑。她嫁去了外地,二十多年没回来过。"
周念的手指停在照片角落——有个穿工装的男人站在背景里,手里举着台相机,衣角沾着机油。
"那是我爸,"沈砚突然开口,"他在纺织厂当机修工。"
张阿婆猛地抬头:"你是...清欢的女儿?"
沈砚点头。她想起母亲日记本里夹着的照片,背面写着"小月,这是我最好的姐妹"。原来张阿婆就是母亲常提起的"小月姨",那个总给她塞桂花糖的人。
"难怪..."张阿婆摸了摸沈砚的脸,"你笑起来和她一模一样。"
修复拨浪鼓的过程比想象中顺利。
沈砚用蜂蜡重新粘合了开裂的鼓面,换了更细的红绳系住鼓槌,又在鼓身内侧加了块小铜片——这是母亲教她的,"铜片能增加共鸣,声音会更清亮"。
天快亮时,拨浪鼓修好了。
张阿婆捧着鼓,轻轻摇了摇。
"咚咚——"
鼓声像心跳,一下一下,沉稳而温暖。林小满揉着眼睛醒来,周念合上相册,两人都望着那鼓,眼眶泛红。
"像爷爷唱的摇篮曲。"林小满轻声说。
张阿婆抹了把脸,突然站起来:"我得去医院。小宝今天要做第三次化疗,他肯定又闹着要出院。"
她把拨浪鼓塞进沈砚手里:"姑娘,帮我收着。等小宝走了...再还给我。"
沈砚接过鼓,指尖触到鼓身刻的"长命百岁"——原来当年母亲和张阿婆,都曾在对方的生命里,认真地许过愿。
初夏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典当行里洒下一片碎金。
林小满把张阿婆送来的桂花糕分给大家吃,周念则在整理新到的旧书。沈砚坐在柜台后,把玩着那只拨浪鼓,听着它偶尔发出的轻响。
门突然被推开。
穿白大褂的医生站在门口,手里拿着张检查单,表情严肃:"请问是沈女士吗?"
沈砚一怔:"我是,但您是..."
"我是市儿童医院的陈医生,"医生递过检查单,"小宝的主治医师。他在病房里一直说,'拨浪鼓响了,奶奶要来了'。我们查了他的病历,发现他的造血干细胞配型...和你完全吻合。"
沈砚的手一抖,拨浪鼓"咚"地掉在地上。
林小满赶紧捡起来,检查鼓面:"没摔坏,沈姐姐你别急。"
陈医生继续说:"小宝的情况特殊,需要亲缘供体。我们查了他的户籍资料,发现他的外祖母...就是张阿婆,而你,沈女士,是张阿婆的外甥女。"
"所以...小宝是我的表弟?"沈砚的声音发颤。
陈医生点头:"是的。而且你的配型和他全相合。"
典当行的老座钟敲响十二下。
沈砚坐在医院走廊的长椅上,握着张阿婆的手。老人的手比早上更凉了,可她的眼睛亮得像星星:"姑娘,我就知道...你和小宝有缘分。"
"阿婆,"沈砚握紧她的手,"我会救他的。"
张阿婆摸了摸她的头,像小时候那样:"好孩子,阿婆等你。"
三天后,沈砚躺在采集室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