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游学天下 第232章 渤海王刘悝涉谋反-《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第(3/3)页

    最终在延熹八年,渤海王刘悝因傲慢僭上,酗酒荒淫,出入无常,聚集朝中斥罢的官吏及剽悍不法之徒,图谋造反,被人揭发。

    汉桓帝看在手足情分上,只是将刘悝贬为廮陶王,封地小了很多,没有给与任何法律处罚。

    刘悝不甘心,他向中常侍王甫许诺:你替我在我哥面前美言美言,只要我恢复渤海王,我就送你五千万钱。

    有这好事王甫哪能错过,于是小话不断,终于在汉桓帝驾崩前,遗令复刘悝为渤海王。

    按理来说,王甫做到了刘悝就该兑现诺言,可这家伙却反悔了。因种种事迹,百官公卿也不是很待见这位渤海王,所以他被王甫诬陷时,也没人替他向天子求情。

    一是看不惯他的为人,二是不想得罪中常侍王甫等人。让这位渤海王吃吃苦头也好,他们也不相信天子刘宏会下狠手真正处死刘悝。

    但是他们还是低估了刘宏的魄力,这并不是他作为帝王的无情,而是刘悝做的两件事,触碰了他的底线。

    第一件事是在建宁元年,刘宏登基时,民间就流传着刘悝不满哥哥刘志没有传位给自己,想去抢夺征刘宏进京的诏书。

    第二件事情就是刘悝的正妃宋氏乃是宋皇后的姑母。东汉一朝外戚代替皇权,所有皇帝的婚姻,都是皇族与豪门士族集团的利益交换模式。

    从光武帝刘秀起,皇帝们的后宫女人,大多跑不出梁氏、窦氏、马氏、阴氏、宋氏等几大家族,这几大家族之间的婚姻,也是

    “内部交流”,由此形成强大的利益网。汉桓帝上台是梁氏家族的意志,汉灵帝上台是窦氏家族的意志,这种情况也贯穿东汉始末。

    所以,东汉皇权是相当地孱弱。梁冀的嚣张跋扈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天子刘宏也不想自己的后代落个质帝的下场。

    偏偏这时中常侍郑飒和中黄门董腾多次与刘悝交往通好,别说天子刘宏,就是普通人不多想也怪了。

    按照汉廷律法,朝廷官员不得与地方藩王有来往人情,刘悝此番做法又犯了刘宏的大忌。

    因此刘宏也想借王甫的手,除去渤海王刘悝这一心头大患。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