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唐邕一离开洛阳,率部留守洛阳待命的杨坚,自然而然的成了地方巡守的头领。 他初时也没意识到—— 自己可是京中卫尉寺寺卿,怎么忽然就沦落到听地方刺史府号令的巡守署署令了? 不过一想自己在征齐一役上的重大过失,他又心甘情愿留在洛阳统领巡守。 不然回京的话,定会被宇文世宏降罪。 说来,齐国的朔燕屠城灾难……间接中,仿佛是他导致的。 要不是他为了让杨爽回京治病而假传圣令,北征军就不会从突厥撤军。 没撤军的话,突厥蛮夷就无力南下援齐。 “哎……” 这件事,几乎成了杨坚每天晚上都会梦见的噩梦。 梦到自己置身燕州或朔州,被无辜被屠的百姓、浑身是血的围着,向他以阴嗖嗖的神情和声音,不断叫喊“还我命来”。 而唐邕之所以离开洛阳前往洛州,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洛阳存在着两个他很不待见的人—— 一个“不务正业”的祖文远。 一个假传圣令引发惨烈后果的杨坚。 因此唐邕离开时,连知会杨坚一声都懒得去,只留话给了洛阳巡守,让巡守代为传话。 陆续间,从胶东半岛撤回长安的驻军,几乎已有三万多。 而为了平定胶东混乱的扬州路军,在胶东半岛渐渐归于周国实际控制、清理掉那些生乱份子后,留下五万驻军,另外五万则继续驻守在胶东半岛,以地方巡守之名。 渐渐的,战争的痕迹渐渐平息,胶东半岛那几个州、几十个郡、近百个县,亦都恢复平静之余,也开始渐渐显露出繁荣的迹象。 吏部一波又一波的派遣通过常考、拿到入仕资格的人,前往胶东一带履职。 渐渐的,民怨也从以往的多而杂,聚焦到吃盐贵这件事上。 周国只有一个产业的盐池,位于蜀地的泸州,可谓偏远于中原。 路途远再加上别的原因,一升盐仍要价三百钱。 而原本胶东的百姓能因接近淮州而吃上一升只要百钱的盐,现在也因淮州归于陈国之手,开始吃贵盐了。 有些舍不得买盐的百姓,借着靠海而吃苦味的海水,一顿饭吃下来,嘴里都是苦的。 而齐国的盐价也涨了一倍,不是因为境内没有盐,而是失去一半疆域的齐国朝廷,需要从各方面增加财政收入。 齐国境内的唐州富以产盐出名,就算没了淮州,也还有个唐州。 宇文世宏暂时偃旗息鼓,等的就是船赶紧造出来,不然无法送十万大军渡过黄河,送齐国个一举归西!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