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寻人启事-《凶案追击》


    第(2/3)页

    在公安局大门口外面有一个书报亭,戴煦把车停在院子里之后,特意出去买了一份生活报,要是放在以前,可能方圆会说他这是自寻烦恼,应该根本不听不看不理,来个眼不见心不烦,不过这一次她不会那么说了,一来戴煦的做法和用意她心里面是明了的,所以知己知彼要比眼不见心不烦更重要。二来,就连她自己也很好奇,在昨天戴煦抛出了橄榄枝,又故意渗透了一下关于他们还不太清楚死者身份这件事之后,向文彦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假如说这一大早的报纸上面并没有刊载什么这方面的新闻,但是之后的一两天内有那一类文章见报,这是正常的状态,假如今天的报纸上就已经有了这一类的报道,那就真的只能说,向文彦要么太急于出头,想要通过这件事哗众取宠,扬名立万,要么就是搞不定因为什么和警察们有了心理面的偏见,所以黑起他们来特别上瘾。

    戴煦翻了翻,然后他的视线在一个版面上停留了一会儿,认认真真的在阅读着什么,看完之后,笑了笑,把报纸递给了方圆。方圆接过来之后赶忙去找,果然不出所料的在那个版面上找到了向文彦的一篇小报道,占的篇幅不太大,不知道是不是为了抢着第一时间把这件事爆出来,所以不得不硬生生挤出来的那么一小块版面。向文彦的标题依旧起得十分抢眼,之间那篇字数并不算很多的新闻稿上头,一个醒目的大标题——《惊天大案,缘何至今死者身份不详?》,题目不仅字号十分的显眼,就连后面的那个问号也颇有一些质问的意味。在通读了整篇文章之后,方圆看到,尽管向文彦是从戴煦这里听说警方需要刊登寻人启事来帮助确定死者身份的,但是在行文过程中,他依旧有意无意的暗示着,这一内幕消息是由不具名的内部人员提供的线索,而警方本身还试图掩盖这一事实呢。

    方圆几乎要被气得冷笑,她看看戴煦,觉得他淡定起来还真是心理素质够好的。

    “他这篇报道写的太是时候了,等回头那两个报纸把寻人启事登出来,就算能说明他们爆料咱们没有确认死者身份这部分不假,后面他添油加醋的那部分关于咱们试图掩盖真实情况的话也会让他之前所有那些谎话的可信度直线下降!真是太好了!”方圆一想到有一天向文彦的谎话会被揭穿,就觉得心里面十分痛快。

    戴煦看她高兴成这样,觉得又好笑又无奈,方圆有点小脾气,但是大多数时候还是非常随和的,也没见她对谁落井下石过,现在因为向文彦能被气成这样,看来也是真的被惹急了。他越看越觉得方圆那个表情很有趣,于是忽然伸手在她的头顶胡乱的揉了几下,嘴里说着:“还原真相是咱们的根本目的,给向文彦个教训这就属于捎带着顺手而为罢了,别拿这个当中心任务。走吧,还有别的事儿得折腾呢!”

    (本章完)

    第204章  寻人启事

    在与向文彦进行了一番无效的沟通之后,戴煦也没有耽搁,很快的就又联系了a市的另外两家报社,这两家报社虽说没有生活报来的那么接地气,但是资质更好,在报界占据的地位也比生活报要重要得多,在和这两家报社的编辑进行了沟通之后,对方都很爽快的答应了戴煦关于刊登寻人启事的请求,也同样是因为时间不合适,高低也赶不上第二天的排版印刷了,所以约定好了第二天一大早见面,戴煦拿画像和相关资料给他们,这两家报纸,一家是晚报,一家是日报,所以会在第二天的早上和第二天的晚上分别开始刊登,具体刊登多少天,等第二天戴煦他们到报社去见面的时候,会由报社的领导与他直接商洽。

    其中,那家晚报接戴煦电话的记者甚至还表示说,他也有留意生活报那边的新闻报道,原本a市发生了这样性质的一个案子,被爆出来,确实挺耸动,他们报社也有记者有意想要跟进,但是被主编给压了下来,因为主编觉得,生活报的新闻报道做得很不专业,通篇几乎没有什么干货,绝大部分的陈述都掺杂了太多的主观猜测和主管立场,既没能如实的还原事实真相,也没有做到客观公正,既然公安局方面没有做过任何这方面的回应,那么这个案子的性质真假也就变得有些难以定夺,所以报社主编认为,不能冒险跟风,最好还是稳妥一些,毕竟生活报一直以来都喜欢一些哗众取宠的话题,而晚报这边却是想来秉承着实事求是的严谨态度,宁可没有抢到头一份的独家新闻,也不能留下什么小辫子给别人。

    不过既然这一次戴煦提出来请他们帮忙刊登寻人启事,这也就等于间接证明了生活报刊登的那一则关于鬼屋骷髅的案子是真实存在的,只是细节的真实程度不够高而已,接电话的晚报记者也有很高的职业敏感度,并且考虑问题非常的迅速周全,他意识到戴煦他们之前已经吃够了生活报的苦,现在如果有个讲道理讲程序的严谨媒体客客气气的提出诉求,成功的几率会很高,于是他大胆的征求了戴煦的意见,问戴煦愿不愿意在案子破获之后,和其他参与调查的主要人员一起接受晚报记者的采访,在结案以后让晚报成为独家报道整个案件侦查经过的报纸。戴煦并没有一口就回绝了这样的提议,既然对方非常通情达理的提出要在结案之后才进行采访和报道,那么就自然不会对他们的正常工作造成什么影响,从他个人的角度上,认为这件事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从程序上来说,还得汇报给上级领导,得到领导的批示和许可之后,才能答复。晚报记者对这样的回答也很满意,表示他也是自己的提议,真的达成一致,也需要向主编汇报才可以。

    于是这件事就暂时被搁置下来,等两个单位的双方领导都点头了,案子也水落石出,彻底画上了句号,他们再对这件事进行接洽。

    这两家报社的配合态度,让方圆的整个人都放松下来了许多,对新闻媒体的感官印象也回升了不少,,而戴煦向媒体求助的计划还并没有结束,他叫上方圆,两个人带齐了准备交给媒体协助寻人的相关资料,又开车来到了a市的广电大厦,在这里有a市的几家电视台,以及几家主流电台,电视台和电台的工作性质比较特殊,所以一天到晚都是出于工作状态中的,不是在录播,就是在直播,人来人往,好不热闹,戴煦和方圆辗转找到了a市综合频道的新闻部门负责人,把情况做了一番说明,巧的是,该负责人也对戴煦他们最近因为生活报的那几篇报道搞得很被动的事情有所耳闻,所以对于帮忙播报寻人启事这件事,倒是也很感兴趣,方圆从这个人的态度里面琢磨不出到底对方是有心想给他们提供一些帮助,协助他们展开调查,还是单纯看热闹不怕乱子大,总之对方是答应了下来,并且立刻就叫来了晚间新闻的编导人员,让他们尽快把寻人启事给插播到新闻当中去,戴煦对此表示了感谢,和方圆又直奔下一家。

    就这样,两个人走出广电大厦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八点多钟快九点了,他们一共争取到了两家报纸,两家电视台,以及三家广播电台的同意,帮助他们刊登或者播出寻人启事。这里面广播电台是比较麻烦的,因为没有图像,只有声音,所以需要戴煦和方圆协助播音员组织语言对死者的模拟复原图进行相貌上的归纳,既不能用太多文学作品一类的形容手法,也不能描述的过于抽象简单,在措辞上反反复复斟酌了很久,最后才总算敲定了最终的播音稿件内容。

    之所以不肯放弃广播电台这个途径,戴煦也有他的考虑,毕竟死者不可能是凭空降落在a市的,或者从头到尾都躲在家里面从来不出门,加入出门的话,乘出租车,或者公交车,总是要与人接触的,而司机师傅们往往是广播节目的忠实听众,所以他特意挑选了三家平时比较受广大司机欢迎的电台,敲定了播出寻人启事稿件的事情,并且因为电台的播音内容灵活性比较强,所以可以每天几大主要时间段里都插播寻人启事,这样被人听到的几率就要比电视台每天在晚上的新闻节目当中插播一次的几率要大很多。戴煦还特意请几个播音员一定记得强调,具体的模拟画像可以在那两家报纸的版面上面看到,这样就确保了准确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