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履新市政府办 第1629章问题-《青云直上:重返1998》


    第(2/3)页

    招标之后,并不是固定到哪个学校,承包食堂的人随机分配,到各个学校去经营食堂。

    让食堂承包人与学校校长或者其他人,形成不了利益共同体,要想搞好食堂经营,只有在饭食上下工夫。

    石云涛一提出这个想法,杨晶娜也觉得很好,然而之前为什么没有人想出这个办法呢?

    是他们不够聪明,笨吗?肯定不是,而是有人不想得罪利益团体,还有人本身就是利益团体的一分子,他怎么会去往这方面考虑?

    原来学校的食堂是学校校长的一亩三分地,市教育局不好得罪,不敢得罪,市教育局想这么干,恐怕也推行不下去,因为学校可能不买账,市教育局的权威性不够。

    因而这个事情就需要市政府来想办法,也就是杨晶娜想办法,然而杨晶娜也不想去触动别人的利益,导致只有市委主要领导来考虑这个事,才能把问题解决。

    石云涛觉得分管领导不能尸位素餐,要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只在那里听汇报,作批示,就算是完成工作任务了。

    石云涛再次把杨晶娜叫过来,问她是否还想在东河市当副市长?如果不想干,可以申请回市里,当个调研员了事,如果想干,那就好好干,把平时工作时间的三分之一用在到学校去调研上,发现问题上。

    面对石云涛的要求,杨晶娜觉得没脸在东河市干下去了,便提出离开东河市。

    石云涛没挽留她,她就是一个花瓶,一个没能力又不接地气的花瓶,之前把她给弄下来当东河市副市长就是一个错误。

    石云涛就和市委主要领导说了一说,把杨晶娜给调了回去,安排了一个虚职,杨晶娜的仕途之路就结束了。

    杨晶娜被调走后,石云涛在东河市选了一名副市长人选,这名副市长人选是一名乡镇书记,这名乡镇书记比较关心教育,特别是在关注贫困学生这一块工作,下了不少工夫。

    石云涛得知了这个镇的情况,专门去这个镇视察了一下,到镇里的学校看了一看,学校的老师都说镇里的书记关心教育,是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好领导。

    这个镇里的中学在石云涛下命令之前,就采取了食堂竞争模式,哪一个食堂经营的好,学生和老师们就去哪个食堂吃饭,双方形成良性竞争,饭菜的质量就能保障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