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不论是在立威,还是在平叛,此事无论怎么说,诛杀的都是三品大员的亲眷。 弘治皇帝已经可以预见到这个消息传至朝堂,将会引发什么动荡。 何况,罪名是造反,但又不是真真切切的造反,王守仁的一应处置看似没有问题,让人挑不出差错。 但究其背后原因,乃是隐田,此事可大可小,而按照如今来看,这天下官员不敢说全部,但绝对有不少都牵涉了隐田一事,若一个两个,可杀! 但人一多,那就必须要从轻处理,甚至不予处置。 而今以造反的罪名诛杀了数十人,是王守仁在用人命立威。 退一万步来说,法外不外乎人情。 三品大员即便是犯了什么罪,只要不是谋逆,基本上也只是罢官夺职,不至于祸及家人,即便祸及家人,亲眷也是能幸免的。 可现在,家人亲眷尽皆被诛杀。 而且若按朝廷以往,当是先将犯官论罪,然后再看是否要连坐。 但这位副都御使,家人都死绝了,他自个儿此时却仍是在都察院好端端的待着,仍不知道此等噩耗,等知道了之后呢? 难道给冠上一个造反的罪名,家人涉及谋反,所以官员连坐。 且不说这等事能不能做,即便做了,便是将此事又推向一个新的浪潮。 因此,如何平息此事,如何善后,就成了现下最紧要的事情。 箫敬在旁边应道:“皇爷,您是否是过虑了?奴婢以为,既然这罪名有理有据,届时朝臣即便对此有所不忿,当会引不起太大的波折,即便是有所波折,也当能稳住” “此事若是处理不甚,便是巨浪滔天,你以为没有波折?” “那不若将这刘希尧也冠上造反” 说着说着,箫敬的话说不下去了,他似乎也预感到了这样的处理会引发什么,而他与弘治皇帝相伴这么多年,对皇爷最是了解,皇爷这个人的性子一个字,稳健。 很快,接到传召的夏源便赶了过来,刚踏进乾清宫的暖阁,便敏锐的觉得气氛好像有那么些凝重。 弘治皇帝一张脸沉着,将那封奏报递过去,“这里有一份昌平州的奏报,你且看看。” 看到皇帝那沉重的脸色,再结合昌平州这三个字,夏源心里不由得咯噔一下,王守仁那货不会真死了吧? 他将那奏报接过,怀着沉重的心情开始看,等看到了先头的内容,心里委实是松了口气,还好,还好,王守仁没死。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