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你们也配?” 夏源的语调很轻,声音也很平和,但语气中的那股讥讽,鄙夷,不屑,却是不加掩饰的显露出来。 一个个读书人登时忍不了了,火冒三丈,还没来得及发作,夏源便道:“怎么?我说错了吗?” 他脸上带着傲然之色,“十四岁时,我中的院试头名,十七岁时,我中的这顺天府解元,十八岁时中的会元,同年又中状元。 你们是读书人,我也是读书人,同为读书人,我如今还未满二十,便有了这般成就,反观你们,一个个年岁这般大,却还只是一介生员或是监生举人,蠢笨的连猪狗都不如,这圣贤书怕是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吧?” 这一番话出口,许多人都知道了先前的猜测有误,此人非但不是什么幸进之辈,反而是参加科举通过实力考上来的。 同时也尽皆知道了眼前这个年轻人的身份,甚至可以说,但凡是读书人,许是就没有不知道他的。 大明朝开国以来连中三元者,若是排除掉被削去功名的黄观,那就只有商辂一位,而此人是第二位。 商辂中三元时三十岁出头,这位连中三元时却不过十八岁而已。 去岁高中之时,许多读书人都大肆收购夏家庄村民的粮食,怀着那种和夏三元吃同一款粮食,将来也能得以高中的迷信思想,更有的成群结队直接往夏家庄跑,想去沾一沾文气。 对于读书科举一道,夏源说第一,大明朝还没人敢反驳,在读书科举这方面,所有读书人只有仰望的份,也都是服气的。 但是等知道了身份之后,他们却有种卿本佳人,奈何从贼的感觉。 你一个连中三元者,天下士子都仰慕之人,却当了国贼。 更重要的是,你这个国贼说话还这般的难听。 周礼诚开口道:“夏三元,我等都敬你的学识,但你” 没等说完,夏源就当即问道:“多大岁数,是何功名?” “.” 周礼诚噎住了,像是吞了一只苍蝇那般恶心,他拒绝回答这个问题,但又不好不答,嘴唇蠕动了半天,才道:“年方二十五,乃是国子监监生。” “噢”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