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除了前面的终点线。 张坤坤的脑子里面就只有那一连串的答案—— 生物力学-能量代谢交互冲突的平衡原理。 能耗的动态权衡模型。 构建“重心波动能耗-姿态控制能耗“的函数关系,使得总能耗=0.3×重心波动幅度+0.7×核心肌激活强度,通过最小化总能耗函数确定最优重心幅度。 这是因为。 当重心幅度从2cm增至3cm时,重心波动能耗增加0.3J。 但如果按照苏神给出的这个新的模型,我还训练呢? 来改进呢? 那么最终。 姿态控制能……耗减少0.5J! 净节省0.2J! 实现整体能耗最低点! 而这个时候。 他已经能够感觉到身边罗杰斯正在迅速逼近! 张培猛不敢怠慢。 即便是他现在也感觉到了疲劳。 深深的疲劳。 并不是说你拿个标准答案你就不会累。 只是说你能攻克这些问题而已。 累是另外一个问题。 张培猛。 只能咬牙坚持。 咬牙硬顶。 别小看这个咬牙,坚持的咬牙硬顶,你能在特殊的时间点上坚持出一个新高度。 硬顶到一个新高度。 那你就是成功的。 那你就是牙买加强硬爆表! 终点线正在接近。 这个时候也许博尔特已经率先冲过终点。 但这都和争取第三的张培猛没关系。 他现在只是想集中注意力。 全力跑好的最后的几步。 全力跑好这最后的十米。 91米,92米,93米,94米,95米…… 已经到了最后的关头。 他和迈克尔.罗杰斯,将进行最后的卡位战。 谁能够卡住身位? 谁就有可能晋级。 成功拿下小q。 这给杨剑都看急了。 “最后的冲刺!” “博尔特一马当先,但是张培猛也不弱,守住三第就可以!” “腰背拉住!” “张培猛顶住!” “罗杰斯来了,要顶住,顶住……” “冲刺!” “压线!!!!” “博尔特毫无疑问是第一紧跟着的是泰森.盖伊,这一组的大Q也是毫无悬念。” “博尔特这一枪跑出了9.73,最后的大风水足够证明自己的实力。” “整个比赛场上只有一个人能威胁到他。” “或者说整个人类短跑历史上!” “也只有一个人能威胁到他!” “那就是接下来要上场的苏神!” “除此之外,他的实力已经明显压过了其余巨头。” “泰森盖伊是第二,他这一场的成绩9秒78,同样打开9秒80,看起来盖伊在赛前把状态调整的不错!” “这一场比赛的风速比上一组稍微好一些,是0.4米每秒,总算是没有逆风。” “那么第三是……” 杨剑盯着电子大屏幕。 下一分钟的跳动。 弹出的名字是—— “张,张培猛!!!” “是张培猛!!!!!!!!!!!!!!!!” 李韬也几乎是同时跟着。 对着面前的屏幕。 喊了出来。 “9.8……0!!!” “天呐,你敢信吗?在小顺风0.4米的情况下,在没有高原buff的情况下,他竟然能跑到9秒80???!!!” “太精彩了,这场比赛发挥的实在是太精彩了!” “这个成绩我甚至都可以提前说,他稳稳的进入决赛!” “甚至……” 李韬到底以前也是亚洲纪录保持者,是亚洲最强的运动员。 他当然会看得更多。 “他现在就能跑出这个成绩,还是在莫斯科的大赛竞争里。” “以前我觉得可能很有难度,但是现在……” “我觉得难度越来越大。” 什么可能? 观众们还没反应下一秒。 李韬就自己说了出来。 “他甚至因为这场比赛。” “看到了突破9秒80的可能。” 这话一出。 不知道多少人都短暂惊讶。 然后。 似乎浮现出了和李韬同款的表情。 同款的热切。 和兴奋。 9.80…… 好。 好啊。 真好啊!!! 张培猛自己看着。 都已经是忍不住举起自己的右手。 朝着天空高高举起。 即便是如果你仔细看。 他的右手。 是有些抖的。 可现在。 都不是问题了。 他已经完成了突破。 这一场。 事实意义上。 就是张培猛最硬的一枪。 也是张培猛跑得最快的一场。 大赛里面大突破。 整个亚洲历史上。 可没几个人能做得到。 咱们种花家短跑的历史上。 除了苏神。 可能也就是他张培猛了。 ps:恭喜老张完成突破。 今年的接力队。 大有可为啊,大家拭目以待吧。 第(3/3)页